探討中醫學如何看待甲流症狀
中醫中藥
作者:嶽吉平
【摘 要】從中醫疾病觀來說,甲流由溫熱性質的“癘氣”所致,除與個人的體質有關,還與季節氣候、不同地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製定防治甲流策略,還要更全麵地考慮到中醫的“三因製宜”原則—因時、因地、因人製宜。該文從中醫學的角度分析如何看待甲流症狀。
【關鍵詞】中醫;甲流;溫熱;傷寒
1 甲流是一種溫和的“疫病”
甲流是傳染性疾病,在中醫概念裏屬於“疫病”範疇。什麼是“疫病”?一般的感冒,中醫認為是由於人體感染外來的不正之氣所致,有風、寒、暑、濕、燥、火等6種邪氣可以致病。對於“疫病”的發生,明代中醫疫病學家吳又可認為,“疫病”不是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病因所致,其發病與自然界別有的一種致病物質感染有關,即“癘氣”。
“癘氣”致病,具有以下特點:其性暴戾,致病力強,往往無問老幼,觸之即病;具有強烈的傳染性,極易引起廣泛的傳播,大麵積流行;感染途徑多從口鼻而入,包括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等途徑。另外,“癘氣”有不同的種類,不同的“癘氣”對髒腑經絡有不同定位,如有的直接引起肺部疾病,有的引起腸道疾病,有的隻是引起輕淺的症狀,有的發展迅速、容易導致各種並發症。中醫關於“癘氣”的認識與現代醫學以病原體為核心的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在概念上趨向一致。常見的“癘氣”所致的疾病有SARS、流行性乙型腦炎、禽流感、流感等。
與其他的“癘氣”所致的傳染病相比,甲流總的病死率是比較低的。大部分甲流患者的症狀比較輕淺,疾病的進展是自限性,較少出現並發症。換句話說,許多甲流患者甚至不需要特別處理也可以依賴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抵禦疾病,達到自愈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甲流的情況又與傳統意義上“疫病”的暴戾性有所不同,是一種相對比較較溫和的“疫病”。
2 甲流屬於中醫典型的“外感病”
一般來說,中醫將內科疾病分為外感病和內傷病。簡單的說,所謂外感病是指人體感受外來邪氣的侵襲而致一大類疾病。所謂內傷病是指人體因為飲食、運動、情誌等調攝失節導致打破人體內在的陰陽氣血平衡狀態而致的另一大類疾病。這種分類方法雖然簡略,卻比較適合於從中醫角度進一步探求細致的病因和具體的防治方案,也是中醫對疾病認識的高度概括。
外感病的發生與自然界6種不同性質的邪氣有關,即上文提到的風、寒、暑、濕、燥、火,簡稱為“六淫”。四季更替,寒來暑往,春季多風,秋季多燥,本是自然規律。為了與正常的六氣相區別,中醫認為致病之六氣屬於不正之氣,即邪氣,故簡稱“六淫”。淫,有過度、過當、失常的含義。上文提到的“癘氣”,雖然從傳染性角度與“六淫”有所區分,但從中醫對外感邪氣致病的認識而言,仍然須從“六淫”的角度進行分析。顯然,甲流歸屬於外感病。
3 甲流屬於溫病還是傷寒
中醫治療外感病,曆來分為兩大門類,即溫病和傷寒。在我國兩漢魏晉年代,當時的醫學界通常把一切外感病都稱之為“傷寒”。由於在外感病的發展過程中多有發熱的症狀,故也稱為“熱病”。如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的“熱論篇”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如中醫另一部著作《難經?五十八難》中也提到:“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東漢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重點研究的對象就是“傷寒”,後世也稱之為廣義傷寒,實際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