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評價(1 / 2)

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評價

護理經驗

作者:房容宇 陽萌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模式逐步轉變,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效果,幫助患者恢複健康。本文主要就臨床護理中常見的心理活動和護理方法進行分析,並探討心理護理在急性病、慢性病患者和臨床手術中的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心理護理;應用;評價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護理在醫學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中重要的方法,由於患者入院後,在陌生的環境中人際關係改變且信息交流缺乏,很容易產生煩躁、焦慮、恐懼、情緒低落等消極的心理,影響睡眠和食欲,導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調。在臨床治療中,通過對患者進行整體、全麵的護理,幫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疑慮,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恢複健康。

1 臨床護理中常見心理活動和護理方法

1.1 焦慮

患者在反複檢查、反複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影響其勞動能力與社會生活。焦慮多見於疾病反複發作或慢性疾病的患者,由於入院時存在抵觸、懷疑情緒,減低了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信任度。護理人員應熱情的接待病人,並安置病人進行休息,經常與病患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步消除患者的焦慮感。

1.2 絕望

絕望多見於慢性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由於久治不愈且並發症較多,導致患者出現絕望的心理,無形中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困難。對於這類患者,護理人員應熱情、耐心的講解護理措施與治療的重要性,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通過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與生理狀況,並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和心理,以便準確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動,使患者勇敢的和疾病作鬥爭。

1.3 充滿希望

在臨床治療中,患者的心理狀態較好,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效果。由於這類病人素質較高、意誌堅強、性格開朗,對疾病療效的發揮起到積極的作用。患者將希望寄托於治療,通過護理人員精心的護理和醫生的診治,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康複,對戰勝疾病充滿信心。在治療中,護理人員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對疾病康複起到很大的協同作用[1]。

2 心理護理在急性病患者中的應用

急性患者由於長期受到軀體傷殘、生命威脅的影響,心理的應激反應較高,此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和患者的緊張情緒,使病情轉危為安。特別是搶救時,患者受到不良刺激,使病情加重,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醫護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並分析患者具體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從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為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其減輕精神的痛苦,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好相應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肯定性的鼓勵和支持,避免出現消極的情緒。護理人員可以鼓舞和支持患者,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可信感,增加親切感,一旦患者進入醫院,立即給予耐心的解答和悉心的關懷,使患者放鬆心情,在優質的環境中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