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急診處方調劑風險的防範
醫院管理
作者:楊美恩
【摘 要】目的:探討急診藥房處方調劑風險防範。方法:根據急診藥房夜間調劑的病例,應用臨床藥理學和文獻資料分析怎樣防範調劑風險。結果與結論:目前調劑風險防範操作還主要依賴藥師的個人經驗,非常有必要對現行工作模式進行全麵的係統總結和理論升華,使藥師對於調劑風險有衡量的尺度和防範標準。
【關鍵詞】急診藥房;處方調劑;風險防範
急診處方調劑作為醫院診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具有以下特點:藥劑人員通常單獨值班,麵對的娶幼兒及老弱患者多,突發事件中的患者多、病情急、情緒不穩定等。作為藥師,能夠保證安全、準確地為患者夜間調劑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人體生物鍾的改變,使藥師夜間調劑時更易疲勞,藥師如何在夜間調劑中規範技術服務並降低差錯率尤為重要,其中的風險防範無疑是藥師關注的實際問題。本文根據急診藥房調劑的病例,應用臨床藥理學和文獻資料探討怎樣防範調劑風險。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藥房標誌不明顯導致患者家屬情緒失控
目前監測工作已規範化、製度化。當前臨床藥師製度的不健全及臨床藥師隊伍的人員缺乏,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預防和控製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經我院多年實踐證明,臨床藥師參與防治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在提高臨床對合理用藥重要性和濫用藥嚴重性的認識,糾正不良用藥的習慣和傾向,防治抗菌藥物院內感染等方麵作用突出。如果藥師對患者的不滿情緒不予安慰或者在調劑中因為情緒的幹擾又出現一絲差錯都有可能使藥師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事衛生部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監督與控製等有關規定,我院藥師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工作中,還要不斷加強學習,認真加以整改、完善,努力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也有可能進一步升級或者引發醫療糾紛而複雜化。
1.2 給予青黴素皮試陽性過敏史患兒頭孢克洛幹混懸劑
一患兒夜間因發燒並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就診,醫師處方給予頭孢克洛幹混懸劑。藥師審核處方時詢問家屬“患兒頭孢類藥物有無過敏史?”,得知患兒有青黴素皮試陽性過敏史,藥師意識到醫師夜間可能忘記詢問患兒的青黴素過敏史而給予頭孢克洛幹混懸劑,建議患兒家屬給醫師說明患兒過敏史後重新開具處方。近年來頭孢菌素已在臨床廣泛使用。盡管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少,但研究報道頭孢菌素類藥物引起的過敏已隨著該藥物的廣泛應用逐年增多,也有嚴重的過敏反應性休克及死亡病例,頭孢菌素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過敏反應,與青黴素類大約有20%的交叉過敏反應。本病例中,藥師從風險防範以及患兒用藥安全角度考慮,要求息兒家屬給醫師說明患兒曾經有青黴素過敏史;從安全用藥的角度考慮,醫師采納了藥師的建議更換了藥品。通過這一過程使患兒家屬理解了藥師的工作責任,並表示今後就診時會把藥物過敏史告訴醫師盡量避免過敏傷害的發生。
1.3 處方中藥物劑量過大
某1周歲患兒因疝氣夜間急診,處方給予了阿托品0.3mg肌肉注射,安定(地西泮)8mg靜脈注射,多個患兒家屬在發藥窗口等待取藥。藥師審核處方時即詢問患兒病情、年齡及體重等相關信息,患兒家屬有急躁情緒,要求立即取藥,藥師即向患兒家屬說明處方中藥物的性質和嚴格的適應證,l周歲患兒使用處方中2種藥物的劑量偏大並有可能帶來的毒副作用,必須謹慎用藥。患兒家屬體會到藥師的專業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並表示願意聯係處方醫師。安定具有抗焦慮與肌肉鬆弛等藥理作用,安定的嬰幼兒用量:6個月以上小兒,一次1~2.5mg或按體重40~200pg?kg。因此,本病例中1周歲患兒使用處方中這2種藥物的劑量過大,如此使用所造成的患兒傷害藥師無疑要承擔一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