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外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1 / 2)

普外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

醫院管理

作者:康春娥

【摘 要】隨著國家相關法製措施的加強,人民群眾對就醫效果的期望也越來越高,為避免醫患糾紛,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至關重要。考察並分析了普外科護理可能出現的糾紛行為,針對相應情形采取相關舉措。結果表明,經過幹預措施培訓的護士出現不良護理行為的概率明顯小於未經過培訓的護士,對比具有顯著意義(P

【關鍵詞】普外科;護理安全;醫療糾紛;防範措施

普外科的急症患者較多,病情變化不確定因素較大,導致護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很容易發生各種意外和醫療糾紛,不僅使護理的整體效果變差,也會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惡化醫患關係。作為護理服務的主要方麵,護理安全至關重要,它不僅決定了護理服務是否有效,也是醫生和患者能否和諧相處的關鍵因素。從而對普外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並提出幹預措施顯得更加重要。本文采用對照分析的手段,分別對兩組護士進行觀察,分析不良護理情況並采取相應的幹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 年1 月至 2013年1月期間,選擇我院護士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各25 名。

1.2 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廣大普外科患者了解護士護理情況及效果,並請他們給予滿意度評價。然後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處理數據。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對照組584例患者共發生風險事件77例百分率為13.18%,實施組652例患者共發生風險事件13例百分率為2.00%兩組百分率比較 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

實施組患者綜合滿意度 護患糾紛投訴率護理質控評分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3 討論

3.1 造成不良行為的原因

3.1.1 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足

一般而言,護理人員隻是按照書本所學知識按部就班進行護理工作,而沒有考慮各個病患的實際情況,這很容易造成不良後果;並且工作時間越短,經驗越少,不能夠及時對病患采取有效措施,從而延誤病情。

3.1.2 溝通不利

護理出現不良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護患之間不能夠有效溝通。有時候護士甚至不能耐心、清楚的向病患解釋病情。

3.1.3 責任感不強

具備較高的責任感是做好每項工作的基礎,有些護士沒有責任心,不遵循醫院的規章製度做事,憑個人經驗想法對病患使用藥物,嚴重可能導致病患伴隨各類並發症狀,這些都是由於護士沒有較強的工作責任感造成的。

3.1.4 組織管理存在不合理現象

對於普外科而言,護理工作任務繁瑣,若不能及時查看病情則很容易導致病患病情嚴重,且有可能並發其他症狀。

3.1.5 相關記錄不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