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24例臨床分析
臨床經驗
作者:劉星
【摘 要】目的:探討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易感因素、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及轉歸。結果:2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中,治愈18例,好轉4例,死亡2例。結論: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應將COPD病人應列為高危險性患者,其病原譜本組患者以煙曲黴菌多見,且應用對菌群敏感的抗菌藥物伏立康唑治療後預後較好。
【關鍵詞】呼吸內科;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
由於人口老齡化,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製劑的大量應用,艾滋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增加,器官、骨髓移植及介入治療的廣泛開展,臨床上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病情易被原發病掩蓋,造成漏診、誤診而延誤治療。因此,早期診斷並治療在臨床工作中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的肺部真菌感染24例例作為觀察組,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2.65±7.41)歲;體重57~76kg,平均體重(62.57±5.82)kg;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6例。2例合並有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2例合並類重症肌無力綜合征;10例合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合並肺間質纖維化,均合並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2例合並2型糖尿病,4例合並高血壓病。臨床表現24例患者均有咳嗽、咳膿痰,發熱22例,其中8例患者體溫在39℃~39.5℃,咯血6例,胸痛6例,呼吸困難16例。
兩組患者均剔除精神異常、智力低下、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對比兩組患者性別比、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療情況
本組患者在給予充分的抗真菌治療下,同時給予對症及支持治療。10例COPD和2例肺間質纖維化患者應用劑量不等的糖皮質激素,2例重症肌無力應用免疫抑製劑及糖皮質激素治療約50天(強的鬆0.5mg*kg-1d-1)。應用廣譜抗菌素患者20例。
1.3 轉歸
10例COPD患者經抗真菌治療,6例痊愈,4例好轉出院。4例血液病、2例起搏器植入者痊愈。2例風心病、2例重症肌無力、2例原發煙曲菌感染患者,因經濟原因不能繼續堅持治療自動出院,回當地住院2~3月治療痊愈。2例肺間質纖維化因合並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放棄治療死亡。24例中治愈18例,好轉4例,死亡2例。
2結果
2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中,病原菌以煙曲黴菌多見,其次為白色念珠菌。24例確診前有用廣譜抗菌素史、糖皮質激素史和免疫抑製劑史。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發熱、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等症狀。給予伏立康唑治療14例,氟康唑10例,治愈18例,好轉4例,死亡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