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討論
呼吸內科疾病複雜,多以胸悶胸痛、反複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為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抗感染治療過程相對較長,侵入性操作痛苦較大,醫療費用較高,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導致了老年患者心理負擔相對較重,易產生悲觀、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使老年患者對康複的信心不足,對治療工作易產生消極、抵觸等情緒,配合度較差[3]。
本組觀察的24例患者,在確診為真菌性肺炎前有20例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史(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2周),長期大量使用免疫抑製劑(口服>2周)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史(靜脈或口服相當於強的鬆0.5mg*kg-1d-1>2周),以及多有慢性基礎病如:COPD、糖尿病、血液病等,而其中COPD占呼吸係統疾病的主要人群,因在COPD的治療中幾乎不同程度均在應用劑量不等的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不僅能加快真菌生長,也同時能改變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幹擾其殺死孢子和菌絲的功能,故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應將COPD病人應列為高危險性患者,治療中如出現病情的再次加重,需要充分考慮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時行痰培養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給予積極治療。
針對上述的感染因素,在今後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感染的預防,維持病房內適宜的溫濕度,經常自然通風,定期采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地麵、台麵等采用消毒劑擦洗。將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患者隔離,對感染性患者的分泌物妥善處理。積極治療基礎性疾病,增強機體免疫力,加強全身支持。接觸患者、實施侵入性操作前後嚴格執行手衛生,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抗感染治療時注意每日觀察患者痰液性狀和量,結合臨床檢查結果正確判斷感染類型、嚴重程度等情況。選擇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前應正確采集痰標本進行培養,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擇應用抗生素,以減少菌群失調和耐藥菌株形成。
參考文獻
[1]田利奇,黃少丹,黃梅等.2009年呼吸內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5):8-9.
[2]潘雷,李海明,趙彬.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522-523.
[3]劉建軍,陳功.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探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6):191-192.
[4]李清華.基於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的若幹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230-232.
[5]張慶團.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2):508-509.
[6]張培鋒.呼吸內科感染常見病原菌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2,22(24):5516-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