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我們
美國一項權威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全球約一半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買回家了。麵對慷慨大方的中國人,為什麼美國人對奢侈品不熱衷?定居洛杉磯的華裔範琪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觀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圈子和階層
住在街對麵的卡梅隆一家是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男主人安東尼是一家金融機構的中層管理者,太太梅麗爾是一位小學教師,收入屬於上層中產之列。可每次看到這對夫婦,發現兩個人的衣著打扮都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2008年年底,我所在的社區要舉辦新年派對。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席正式的社交活動,所以特意花300美元租下了一件老款普拉達禮服,希望它能幫忙撐撐場麵。
我想梅麗爾也會在這種場合亮出自己隱藏很深的“實力”。可當晚,她隻穿了一件湖藍色的CK禮服,讓我大跌眼鏡。而梅麗爾對此的解釋是,選擇CK符合她的中產階級身份。
梅麗爾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山雞不會因為背上插了幾根五彩斑斕的羽毛就變成孔雀。其實,美國人也不是不喜歡高端品牌,但奢侈品的消費者大多隻限定在固定人群,比如企業金領、時尚界人士、演藝明星、職業運動員等。
美國人沒有“麵子”的說法,人們不會因為虛榮心而花幾個月的薪水去買一雙LV(路易威登)的鞋子。不僅成年人如此,年輕人也完全不會打腫臉充胖子。
有一次在超市遇到梅麗爾的兒子馬克,看他正在認真地挑選Levis(李維斯)牛仔褲的打折款。我問他為什麼不去專賣店購買剛上市的主打新款,馬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我父母並不是什麼有錢人,即便我穿上Levis的新款,也變不成‘富二代’。再說l8歲之後我還要賺錢養活自己,那時就更沒有什麼錢買名牌貨,所以現在這樣挺好。”
看著一臉淡然而滿足的馬克,我開始心疼當初租用那件普拉達禮服用掉的300美元了,愛麵子可真能害死人。
個性與品位
慢慢地,我發現美國人之所以對大牌奢侈品不那麼感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在美國能夠買到的品牌實在太多,人們的選擇麵很寬。
有一年聖誕節前,和同事珍妮去逛“梅西百貨”。因為早就聽說珍妮從祖父母那裏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她平時的消費水準也和普通的打工族不一樣,所以很好奇她會給老公和兒子買什麼貴重的禮物。她很快選中了兩條男士圍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