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中產階級為什麼不買奢侈品(2)(1 / 1)

手寫我們

我拿過價簽看了一眼,天哪,還真是不便宜呢,和臨近櫃台的Burberry(博柏利)簡直不相上下。我問珍妮:“既然價位都差不多,怎麼不給你老公買那條Burberry的格子圍巾?”

珍妮用不解的眼光看著我,拿出圍巾,從花色到樣式,從設計到質地,說得頭頭是道。

最後,她問我:“價格相差不多,性價比卻不一樣,如果換成你,會選哪個?當然是品質好的那個呀。我為什麼要為那些大牌的天價廣告費買單呢?”幾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美國人注重現實,不玩虛的,這點我算是領教了。

其實,美國人不願意用大牌來包裝自己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把個體看得高於一切,喜歡彰顯個性,標新立異,把自己搞得越小眾越好,選擇那幾個所謂的大牌,顯然並不能幫助他們實現這個目的。

2012年6月,老公所在的證券公司要舉辦一場慈善晚會,我也在受邀之列。

因為聽說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都在嘉賓名單裏。當晚,我利用兩次近距離的機會仔細觀察了兩位“領銜主演”的衣著,發現無論巴菲特還是蓋茨,都選擇了小眾品牌的正裝。

我拉住老公同事的太太索菲,問她巴菲特和蓋茨的正裝是什麼品牌,結果這位時尚雜誌的資深編輯居然也一頭霧水,找不到出處。不過,索菲對此也做出了極有道理的一番分析和解釋:

像巴菲特和蓋茨這種人物,完全不需要用一套傑尼亞來驗明正身,他們都是熱衷於慈善事業的低調之人,如果真是穿了傑尼亞,反倒顯得流於庸俗了。

個人與家庭

越深入美國人的生活,我就越覺得他們的金錢價值觀與眾不同。相較於用奢侈品來往自己身上貼金的中國人,美國人則更願意把錢投入維係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礎建設上。

蒂芙妮是我常去的那家健身會所的瑜伽教練,日常生活中她總穿著很休閑的平價衣服進進出出,所以當她告訴我為了去看一場丹佛野馬隊的比賽,她居然給全家每個人都買了一套400美元起價的標準橄欖球套裝後,我半天都沒有合攏嘴。

我問:“蒂芙妮難道不想用這些錢給自己添置一些上檔次的新衣和鞋子嗎?”

她眨著一雙湛藍的大眼睛微笑著說:“和裝扮我自己相比,我更願意花錢為家人做一些事情。”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人的親情觀念淡薄,家庭概念也不太強,可事實上,美國人是十分重視與家人的感情聯絡的。

後來我發現,即便是收入有限、生活節儉的中下層美國人,也不會積攢一筆錢用來給自己買大牌貨,而是為家中添置、更新大件的用品。

有一次,給我們家做固定小時工的露西跟我請假,說她給家裏買了一台雙開門的冰箱,我問她冰箱是什麼牌子的,露西一臉驕傲地答道:“Kenmore(肯摩爾)。”這個牌子的冰箱可不便宜。

“對於我來說,能讓老公在下班後痛快地喝上冰鎮啤酒,讓放學的孩子們吃到可口的冰淇淋,這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看著露西那樸實憨厚的笑容,我打定主意:過幾天也給家人換一台超級好用的大冰箱。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傾盡金錢把大牌穿在身上,而美國人卻用金錢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家人和家庭謀福謀利,哪個更有價值?你的答案是什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