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文化解讀(3 / 3)

之三,甚至拋開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引起的衝突不談,我們討論藝術市場中個體存在的種種變化,也能發現藝術市場的混亂是一種可以理解,但需要整治的情況。

從曆史的發展來看,書畫藝術市場的繁榮已經至少有三四個輪回了,宋、明、清三個朝代中期都有過類似今天的藝術市場混亂,隻是因為那個時候的藝術市場沒有麵臨今天我們遇到的文化衝突,但經濟大發展和文化之間的衝突雖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其本質卻是一樣。令人不免有些擔憂的是,每次藝術市場的大混亂之後,每一個王朝都開始由盛及衰,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書畫藝術代表著我們的精神世界,那麼一旦書畫藝術市場出現了混亂,說到底還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混亂,人心不古,道德追求腐化墮落。而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社會的穩定就會遇到挑戰,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當今的時代,應該出現一種藝術家負責藝術創作,藝術經紀人來經營市場的良性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中,畫廊、拍賣公司等藝術中介機構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這是中國書畫藝術生存和發展的最佳途徑。這並不是空談,它是有一定的基礎並且未來也一定會是光明的。基礎在於:

1.中國藝術家大多數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或是大學教師,或供職於畫院、美協等機構。這樣一來,使得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這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非常重要。使得他們在市場環境中能夠遊刃有餘,從容不迫。更為重要的是,穩定的工作使得藝術家有了社會身份,即社會地位,而社會地位在如今的藝術市場中是一個重要的價格籌碼。事實上,即使在今天,許多畫家,當然包括藝術中介機構在內更看中的是畫家的社會身份,而不是說畫家這樣的身份。

2.科技的發展使中國藝術家在臨摹學習古人方麵獲得了前輩無法想象的便利。對於傳統藝術的學習及領悟,是未來中國藝術家在市場環境中立足之根。我們不是一味的因循守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推陳出新的階段,但是“出新”一定應該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這裏的“源”和“本”在中國就是指傳統文化精神。現代科技提供給我們的諸多便利以及現代市場條件下的買賣、運作方式,使得我們的書畫市場中所能發揮的影響力超出以往任何時期。

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於樹立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大大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複興充滿期待。這是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發展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量。麵對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態勢,這樣一種競爭態勢是一種全方位的競爭,不唯經濟,文化實力也成為各國互相比較的籌碼。我們都很清楚,文化是經濟發展的最終支持力量。所以,對於書畫藝術市場而言,它不僅僅是產生巨大經濟利益的場所,更會是我國對外展示文化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明確了基本的道德準則之後,具體的市場行為可以采取多種多樣。新的經濟政策下,藝術市場的活力相較於以前,大為增強。加上世界環境的變化,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各種資源的共享也更加便利。這對於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發展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條件。雖然,我們一再強調中外由於文化的差異,中國藝術市場不能一味照搬國外的模式,因為囫圇吞棗式的照搬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西方在藝術市場上的成功的經驗如何轉化成我們自己的經驗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在產生、發展的曆程中,所體現出的文化屬性是其最重要的方麵,即使到今天最終支撐書畫藝術市場的一定是具有真正藝術性,體現民族文化的作品。從最初的羞於言利到如今的急於言利,書畫市場中的每個人、每個機構都或積極或無奈地適應著經濟環境的發展。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中,為了能夠讓書畫藝術市場更好地發展下去,我們應該結合國情,了解我們的文化特性,推動藝術家負責藝術創作,藝術經紀人來經營市場,畫廊、拍賣公司等中介機構互相配合的良性模式。

注釋: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616.

[2][3]顏之推:《顏氏家訓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