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文化解讀(1 / 3)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文化解讀

學苑

作者:施豔萍

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發展有其自身的文化屬性,它有混亂的一麵,也有穩固發展的一麵。混亂是因為它固有的文化屬性跟嶄新的文化思想產生了衝突所導致的。在當今的時代,中國書畫藝術市場應該結合國情,出現一種藝術家負責藝術創作,藝術經紀人來經營市場的良性模式。

藝術市場作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與本土文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中國書畫藝術市場與西方藝術市場比較而言,自然有其獨特的性格,這就是它的文化屬性。如同每個人的DNA,並不容易隨便改變。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深入,文化全球化是一個趨勢,但這種全球化不是文化價值觀的全球化,而是文化傳播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富裕強大了,都應該有權利、有責任宣傳和發展自己的文化,不能隻是單方麵的輸出文化價值和文化產品。但很遺憾,不管是中國藝術市場的研究者,還是西方藝術市場的參與者,都存在一個誤區,一談及中國藝術市場就是混亂,混亂的原因就是不規範,不規範就需要向西方藝術市場學習,以西方藝術市場為典型模範,這種思維模式既忽略了中國藝術市場的特殊文化屬性,也喪失了研究者應有的文化立場。

2012年美國政府要求在美國的孔子學院要申請資格,同時終止中方教師的工作資格,包括誌願者。所有人都比較吃驚,不明白其中的奧秘,說德國的歌德學院,法國的法語聯盟等在美國辦學不需要特殊的申請。這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就是德國、法國與美國的文化價值觀究竟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中國的文化跟西方是沒有多少相似度的。美國政府的舉動恰好說明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一廂情願的開放是比較幼稚的。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西方強勢文化的介入是引起混亂的最大原因。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西方的介入,運用他們的經濟及政治上的手段,甚至可以說主導了中國藝術市場本身的發展軌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無論是在媒體報導還是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西方的價值觀成為我們對於藝術的主要判斷標準。中國人特有的文化開放的態度加上對外來文化的好奇,使西方很多畫家在中國都耳熟能詳,並且用他們的故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獲得更大的市場,我們可以摒棄傳統的價值觀。於是,各種各樣求奇、求怪,所謂“標新立異”的作品出現了。所幸的是,隨著西方文化最終目的的顯現,我們認識到“狼外婆”的真實麵目,尤其是美國政府在文化交流方麵的控製,更應該讓我們清醒。在我們經濟能力弱,宣傳平台建設不強的情況下,而西方文化占據強勢地位的時候,西方人並不在乎我們的文化,乃至我們本身。然而一旦他們認識到中國已經開始繁榮和強大後,對於我們進行文化的傳播就設置種種障礙。我們理解他們的恐懼,畢竟文化價值觀的變化會帶來無限的混亂,文化可以和而不同的存在,但不能出現強硬的嫁接,藝術市場也是這樣。不過,藝術市場混亂的局麵已經造成,我們就得認清混亂的根源,而不可以再火上澆油,否則對混亂的控製就會失控,占有強勢地位的文化勢力就會從中漁利。所以對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文化解讀,其實是想從根本的文化思想方麵去理解中國書畫藝術的產生和發展,理清它的市場脈絡,最終使市場的發展能促進藝術的存在和繁榮。這應該是作為書畫藝術市場研究者們的文化理想,也是我個人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

首先,我們還是要充滿文化自信,不必對目前西方藝術思想的侵入而大驚小怪,更不用對西方藝術思潮的傳播有緊張恐懼,相信我們的文化經曆了5000多年的風霜,這些混亂和衝突都是表麵的存在,在底層還是沉靜和平穩的文化肌體。同時,這種文化交流的方式,對於我們自身文化來說,也未必是壞事。表麵上的風浪,可以促使底層的水流運動,乃至交換營養,更能促進文化個體的繁榮和發展。因此,任何文化要想健康的存在和發展,不可能一直躲在溫室裏,一定要麵對外來文化的融入和競爭,隻要把根深植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裏,無論環境怎麼惡劣,甚至是漫天大火,不也有春風吹又生的時刻嗎?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混亂是因為它固有的文化屬性跟嶄新的文化思想產生了衝突,我們不需要危言聳聽,聽信某些媒體的蠱惑,它們的目的不過是想讓我們產生恐懼,然後做出不理智的決策,我們要相信中國藝術市場也已經發展了近千年,它的文化屬性曆史之長、生命力之強,足使得中國書畫市場日久彌新。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關於藝術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問題,在中國可能根本不算問題。原因很簡單,傳統經濟的土壤勢必使得人們對於市場,對於經濟持一種漠視的態度。那時候的人們更滿足於自給自足。所謂的交換也是限於以物易物,並不涉及利潤的追逐。具體到對藝術的態度而言,與今天也大相徑庭。藝術在當時的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很是低調,甚至許多人認為,被稱作畫家是一件不很光彩的事。畫畫也好,作詩也罷,不過是日常工作、生活之後的一種消遣,一種各人情感的抒發,並不以此為榮耀。於是在這樣一種態度中,我們的書畫藝術市場經曆了從萌芽到發展到繁榮再到調整這樣一個周而複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