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另一個特點是街心噴泉多。漫步在老街上,能看到11座16世紀建成的噴泉柱樹立街頭,多屬文藝複興晚期作品。泉水從中間一根柱子上流出,柱頂通常是一個表現寓言故事的彩色雕塑,有動物和傳說中的英雄等等,如獵人噴泉、食人鬼噴泉、風笛手噴泉、蔡林根噴泉、西蒙噴泉、正義女神噴泉等。最著名的是蔡林根噴泉,這是一隻穿盔甲的“熊”,打著蔡林根公國的旗幟,在它腳下有隻正在吃葡萄的“小熊”。蔡林根噴泉建造於1535年,正好在鍾樓的前麵,是遊客拍照取景的絕佳景觀。

古跡之城

伯爾尼老城古跡眾多,其中鍾樓、大教堂、市政廳和聯邦宮最為著名。

據說,尖頂的鍾樓是城裏最古老的建築物,它始建於12世紀,幾乎與城市同時誕生。當時,鍾樓是作為連接城市和外界的西出入口,但老城擴大後,它就成了市中心的標誌。16世紀時,在鍾樓上裝了一座大時鍾,一直為居民報時。這座宏大精巧的時鍾幾乎占了整麵樓牆,大鍾的下方還有一個天文日曆鍾,它們是

同一個機械裝置驅動的,除了告訴人們年、月、日、時間以外,又可顯示出太陽、月亮、星球的位置,同時還有玩偶戲表演。

從1539年以來,這座機械鍾就沒停過,有趣的玩偶戲表演給兒童們帶來很多的歡樂,並使遊客們對500年前瑞士的機械製造業就達到如此高超的水平讚歎不已。

聯邦宮大教堂內部結構

從鍾樓西去不遠還有一座裝有大時鍾的尖塔樓——牢獄塔,初創於13世紀,當時是老城的西門樓,後用作牢獄,因而得名。如今常在牢獄塔內舉辦政治討論會和各種展覽。

伯爾尼的大教堂為高聳的哥特式建築,是市內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瑞士最高的教堂。它那高達100米的尖塔直插藍天,巍然聳立於形形色色的屋頂之上。入夜,燈火通明的塔形建築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大教堂是1421年開始修建的,其正廳上麵的尖塔直到1893年才最後完成,前後一共曆時472年。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中,大教堂曾經遭到很大破壞。幸運的是,雕刻有“末日審判”圖案的正門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一石刻作品共花費20年(1460~1480年)時間才雕成,上麵雕刻有42個真人大小般的人像以及近200個小一點的人像,共同構成一幅宏偉壯麗的作品,表現出了哥特式建築晚期狂放不羈的風格和藝術家們的豐富想象力。大教堂唱詩班大廳的彩色玻璃窗讓人印象深刻。這些玻璃窗大都有12米高,絕大部分是15世紀製作的。在這些玻璃窗上描繪有《聖經》全書中的故事,還有一扇窗刻畫有山水風景,這無論是在當時的瑞士還是德國都是極少見的。遊人爬上254級螺旋階梯到達教堂尖塔上的瞭望台,可以鳥瞰伯爾尼市的全景,尤其是蜿蜒的阿勒河、蒼翠的森林和紅褐色屋頂的民房三者相互調和形成的美麗景觀。

伯爾尼的市政廳與大教堂隔街相對而立。市政廳創建於1404年,費時16年才完工,是一座哥特式樓房,正門附有屋頂,下麵是一對高台階樓梯,左右呈“八”字擺開。門前小廣場上建有旗手噴泉,“旗手”全副戎裝,手執伯爾尼旗,塑造精美,栩栩如生。

從大教堂西去不遠聳立著聯邦宮,聯邦議會和聯邦政府都設在這座大廈裏。聯邦宮始建於1848年,1902年完工,擁有文藝複興式的莊嚴氣氛。從高處眺望伯爾尼,聯邦宮那綠色的圓穹頂非常醒目,突出於老城幾乎一色的紅瓦房頂之上。每周兩天,聯邦宮前的廣場一早就變成了菜市場,市民們在那裏遊來蕩去,選購蔥頭番茄,一派悠閑的景象。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