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作者:
“請大家給中國的出版行業和作家們留一條生路。在你們為了石油的道路上,請放過我們的食油。”
——作家 韓寒
由作家代表、出版界代表組成的出版界反侵權同盟與百度就文庫盜版問題的談判3月24日宣告破裂。作家韓寒在自己的博客連發兩篇文章,呼籲作家同行“為了食油,聲討百度”,同時發布了致百度CEO李彥宏的公開信,望其有所表態,並表示不排除進一步采取更強硬姿態的立場。
“傳播流言也是一種權利:不要去一味指責和教育大眾。假新聞和真相隻有在事後才能判斷,如果要求普通公眾(新聞媒體除外)不傳播“流言”或“假新聞”,等於要求他們不犯錯誤,那就等於剝奪了他們表達的權利。因為我們目前所謂的“真相”,也不過是權威信源發布的。沒有人能保證權威信源不發布錯誤消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劉海龍
微博時代,流言如洪水猛獸,好好的大活人都能被流言給說死。權利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小看了流言傳播的威力。
“為什麼中國人天天喊微創新,天天抄來抄去,打來打去?為什麼美國人Yahoo之後有Google,有SecondLife,有Facebook,有Twitter,有Groupon……每家的模式都不同?為什麼美國人喊的都是顛覆性創新,都是‘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不值得我們反思嗎?單兵演練優秀的人就能成將軍嗎?IT民工們,醒醒吧……”
——Fros&SulIivas中國區總裁 王煜全
這與社會大環境以及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有關。顛覆性創新不是說著玩的,在缺乏矽穀式的創業環境下,投資方不喜歡冒如此巨大的風險,而“IT民工們”也缺乏那種偏執狂式的顛覆性思維。看看那隻小企鵝,或許,微創新是更適合我們的發展模式也說不定……
“學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重來一次,我不會去拿那個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學位。”
——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 唐駿
在接受《IT時代周刊》采訪時,唐駿對記者表示,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學位是他通過“函授”得來的,“函授教學”的學費花費了3000美元,而他當時之所以對學位如此執著,是因為內心的不甘和虛榮心。
“最近認為互聯網第二輪泡沫來臨的聲音逐漸增強,我個人倒是認為最多局部泡沫:和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前比,這輪互聯網公司市值大漲的基礎不僅僅存在清晰的盈利模式,更是因為互聯網已經徹底滲透到了社會生活方方麵麵,其價值根基也更牢靠!”
——京東高城CEO 劉強東
從去年末開始,新一輪的上市潮正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蔓延。優酷網、當當網、奇虎360、網秦、世紀互聯、人人網、開心網、迅雷紛紛踏上上市之路。而隨著這些企業的紮堆上市,業界對於中國互聯網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也甚囂塵上。
“在Facebook裏,有一點我十分關注,就是友好的企業文化,大家都泡在一起,我不讓員工花20%的時間去進行各自的項目,我讓他們都呆在一塊兒。”
——FaceSook創始入兼GEO 馬克·紮克伯格
不同的管理團隊和投資團隊對企業文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從企業自身出發。一個IT企業如何建立它的企業文化,讓我們從這位全球最年輕的IT行業億萬富豪的演講中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