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社會與地震災害(2 / 3)

報社擔負起澄清和辟謠責任

日本的媒介構造經過常年發展,形成了以報社、電視台等傳統媒體為主的傳播格局。正因為如此,日本國民對報紙和電視傳播信息的信賴度非常高,堪稱不可比擬的品牌。近年來伴隨網絡的強勢發展,報社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借助網絡媒體優勢與網絡融合的趨勢也越發明顯。此次地震後網絡上的各種流言蜚語和不能確認的信息,通過網絡以及手機郵件大量傳播,極大擾亂了災民的心理狀態,各大報社利用自己的門戶網站發布了很多深度探討和分析文章,幫助國民正確和冷靜的理解信息。

日本朝日報社的大型新聞網站震後發表題為“源頭不明的手機郵件信息不管好意或惡意不要轉送”的文章。這篇文章不僅對群發手機郵件的興起和來源作了分析,而且把震後網上各種未經確認消息做了集中整理並且公布,文章還采訪了日本總務省人員和相關問題專家,提供了可以獲得正確信息的機構或部門的網站鏈接,幫助人們正確科學應對這些消息。至於不許轉送的原因是因為在震後通信線路極不穩定的狀況下通信應優先考慮失蹤和死亡人員的確認通信,給更需要的人使用。對於“受災地外國盜竊團夥出現”、“被雨淋了就會被核輻射”等流言,朝日新聞社也發表了署名文章。文章通過對受災地居民的實際采訪,詳細介紹了當地居民對於這些信息的應對方式,傳達了居民內心的不安,同時在文章中插入專家意見和信息源鏈接。在最後的評論中,文章寫道“置身於受災的環境,平時不會產生的不安和恐怖會以流言的形式表現出來。手機郵件和網絡的普及又會使這些信息的傳播範圍更加擴大。政府和行政人員把一件一件事實的傳達工作做好才是大事。每一個人應確認信息的源頭,對於自己不確認的信息有必要做到不向其他人傳播。”這樣的評論不僅是在監督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同時也一定程度起到了穩定災民情緒的作用。

日本讀賣報社對網絡流言的處理也別出心裁。他們沒有隻關注本國的流言,而把視點更多的轉向國外,向日本民眾介紹國外受日本影響而產生的各種網絡流言。3月18日讀賣報社新聞門戶網站發表了題為“放射線飛來往脖子抹消毒液”的文章,介紹了在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擴散的網絡流言。對中國發生的搶鹽事件,讀賣報社以“囤積食鹽預防輻射?中國由於流言混亂”為題進行了報道。報道最後,還少有的引用了中國以探討國際時事問題見長的《環球時報》的評論,評論呼籲中國社會麵對流言應更加理智。

借助網民力量辟謠

針對這次地震出現的大量謠言等信息,日本的網民自發的對這些消息進行收集整理,並對這些消息的來源和真實性進行檢證,最後通過博客向大眾傳播。日本短信情報網主編是一個出生80後的網絡寫手,他於震後數日在自己的博客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所有地震相關的網絡流言。針對每一個流言,他都給出了相關信息的來源和鏈接,並且適當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日本讀賣報社和朝日報社新聞網站的很多文章,也直接對他的博客內容進行了介紹和引用。通過傳統媒體的介紹,不僅使得網民自身影響力得以增加,而且可以向國民推廣值得信賴的網絡信息。

朝日報社新聞網站在自己名為wEBRONzA的專欄,刊登了荻上的文章《注意由於不安或善意而產生的流言》。並且把博客的地址在文章之前予以公開介紹,表達了通過網絡向大眾傳播正確信息的意願。讀賣報社也在網站刊登了作家三上洋的署名文章《不要被地震產生的流言所操縱》,在這篇文章最後的參考文獻部分,第一個被列出的也是荻上的博客內容和鏈接。搜索引擎穀歌和雅虎等網站,如果輸入地震網絡流言等關鍵詞進行搜索,荻上的博客等網民自發形成的辟謠網站都會鮮明的印入眼簾。這些網站對防止流言和假消息的進一步傳播,穩定民心都起到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