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動售貨機3.0:商品+業態+通路(2 / 2)

來自俄勒岡州的一份調研報告發現,西俄勒岡大學59%的學生稱在今年經曆了在校饑餓與食品短缺問題,而這個比例在2009年夏威夷大學的同類調研中為21%。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的另一項報告稱,全美14.5%的家庭麵臨營養食品缺失問題,而它往往與家庭中孩子學業表現不佳的現象相關聯。今年以來,已有眾多美國大學宣布計劃(或業已)對其校園內的自動售貨機進行更新換代,以期用更富營養的食品來覆蓋被傳統認為的“垃圾食品”之前在售貨機體內所占的空間……不少商家也瞄準這一契機,在設備安放的選址上、品類供應上以及交互體驗方麵更迎合當今大學生的偏好與需求,畢竟大學校園曆來是自動售貨機商業版圖中的一個具有重要份額的重鎮之地。

如前文所述,我們所討論的最新一代售貨機也正悄然重寫著恒久由來的零售服務業態。美國西岸專事銷售高品質魚子醬等食材的公司Beverly Hills Caviar引領自動售貨機3.0之潮流而被CNN、福克斯新聞等廣泛報道。公司創始人凱利斯·特恩坦言,聰明地利用機器進行銷售使她切實減少了很多人力相關的頭疼事。“管理一家零售店簡直像是場夢魘,且不說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監督運營,光說把營業時間都用人力來填滿,那就意味著很多人(需要倒班)‘失去品質生活’(don’t have a life)——你隻要問一下任何餐廳或者超市經理就可了解。如果機器能減少人力資本的需求,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她說。

斯特恩公司在2012年啟用自動售貨機代替節假日休息的人工店員,不料從此嚐到了甜頭:自動售貨機的銷售額如今已占公司總體收入的10%,而且係統會自動向公司總部發郵件(當需要補貨時)、支持智能通信平台來使營運中心的客服人員為遇到問題的購買者提供遠程實時協助……自然而然,在越來越多的零售點,機器不再隻是無店員工作時間內的“替補”、而是顛覆式地將整個店轉換成7×24的便利店。

前文提到的紙杯蛋糕供應商Sprinkles Cupcakes亦不無同感。公司營銷副總裁施瓦茨透露,在未來一年內,將在所有銷售網點設置自動售貨機係統(初期試點的是6個網點);每台機器的日銷量可達1000個紙杯蛋糕,相當於人力店的一半——但運營成本肯定不到人力支出的50%,且能24小時運營。“既然我們的店麵支付了24小時的地租,為何不進行24小時的銷售呢?”施瓦茨說。

根據IBISWorld谘詢公司的統計,全美自動售貨機的銷售容量在經曆了連續5年的下滑之後將在2014年企穩,2019年預計達到77億美元,比今年的銷售量上升約7%。

誠然,自動售貨機絕非隻是商家擴大成熟產品銷售額的“又一個”平台而已。在售貨機3.0時代,它更成為商家為新品而鋪設(尤其是位置成為重要考量時)的試銷渠道和展示窗口。

美國“零售係統研究”谘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尼基·拜爾德認為,與傳統自動售貨機主打“便利”不同,新型售貨機則包含了服務“未來機遇”的需求。而一係列新技術的成形——例如移動手機優惠券、基於社交媒體的購買刺激、捕捉表情技術、遊戲化功能、觸摸屏交互係統...等等,無不意味著年輕一代消費者有機會通過自動售貨機3.0來感受創新營銷乃至消費者融合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