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寶:理財接盤俠
特寫
作者:馮一萌
“招財寶的名字來自招財貓,Slogan就是財富招之即來。”陳誌明說,這種憨態可掬的萌貓有著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體和翹起的長長尾巴,舉左手寓意著招福,舉右手意味著招財,“這個名字一提出就被大家一致通過,很快就注冊了商標。”
陳誌明是招財寶總經理,這家公司從去年開始籌備,被阿裏賦予了“餘額寶兄弟”的身份,相關項目組閉關半年做了深入了用戶調研,今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同時平台進入試運營階段。
8月25日,招財寶正式對外發布,試運營4月後交易規模已達110多億元,購買理財產品的用戶人次超過50萬,但這家公司的誌向不僅於此,它們稱,未來2到3年要達到1萬億元的交易規模。
可變現的平台
“我們不是P2P,沒有資金池。”招財寶CEO袁雷鳴說,招財寶是一個平台,本身不發布任何理財產品或借款項目,不設資金池,也不為交易雙方提供擔保。它實際上是一種“期限團購”,將不同期限的理財資金放在一起投資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而傳統金融機構采用的是期限錯配的方式,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像去年6月的“錢荒”就是因此導致。
傳統的融資做法是,先把碎片化的資金收集起來,變成一個資金池,然後去滿足一些融資需求,這樣成本就會變高。而在招財寶平台上發布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的平均融資成本為7%左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18%。
“招財寶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解決投融資需求的開放平台”,袁雷鳴說,眼下,用戶可從該平台上購買三類產品:基金產品、保險產品(主要為萬能險)和借款類產品,期限通常在3個月到3年不等, 根據招財寶已上線產品曆史數據加權統計,在2014年4月至8月份期間,期限為3個月的產品年化收益為5.0%,6個月的為5.5%,1年期的為6.5%,2年期的是6.8%。與此前的餘額寶相比,招財寶更像是餘額寶的升級產品,主要都是保本型理財產品,購買門檻在100元至1000元之間,這點依舊保持著屌絲理財的本色。
招財寶的賬戶並不與支付寶綁定,用戶購買和贖回招財寶產品的賬戶資金並不來源於支付寶,而是來源於餘額寶,用戶在預約購買後,購買部分資金從餘額寶中扣除,在預約的這段時間內,資金享受餘額寶收益,購買成功後,資金劃入理財產品,享受理財產品收益。
招財寶的最大賣點是用戶在招財寶上買了定期產品後,中間需要用錢時,可申請“變現”。“變現”功能的實質,被招財寶稱為“定期變活期”,是將相應資金出借給變現申請人,從而滿足變現申請人獲得現金的需求。變現時原產品收益率完全保持不變,用戶僅需向平台支付0.1%到0.2%的手續費。
招財寶產品經理施宏斌舉例說,如果有用戶在年初買花一萬元買了一個理財產品,假設年化收益率為6.5%,截至8月25日差不多9個月,累計收益差不多在480元左右,需要用錢,點擊“變現”。點了以後頁麵會告訴用戶最高可變現金額是10472元。用戶如果都提取,點“確定”後係統會提醒變現成功,將變現金額自動轉入到餘額寶,扣除手續費以後實際到賬金額是10451元。這個變現整個過程隻需10秒鍾,錢就能到用戶賬上了,而傳統的存單質押模式獲得融資需要一到兩周的時間。
耗時僅10秒的背後是阿裏小微金融強大的雲計算係統。其根據風險評估模型進行快速測算,在0.1秒內向眾安在線輸出風險評估結果,後者授信係統據此實時提供擔保措施,並由預約係統自動匹配成交。施宏斌說,用戶發起一項變現,背後是幾十個係統、上千台服務器在同時服務。
袁雷鳴稱,在招財寶平台上,投資者可以購買到銀行、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發布的各類定期理財產品,以及中小企業或個人融資者發布的借款產品。招財寶作為一個銷售理財產品的平台,已經和國內40多家金融機構合作,並且有100多家金融機構正在接洽中。換句話說,招財寶為國內眾多金融機構提供了銷售理財產品的平台,招財寶背靠餘額寶的1億用戶,以及支付寶的3億活躍用戶,彙總碎片化、長尾用戶的購買需求,來讓“散戶”能購買收益相對比較高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