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廣廈俱歡顏

走進龍湖村,鱗次櫛比的住宅樓、整潔的小區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呈現於眼前,讓人不禁感慨這裏的居住條件比大城市還要好。

“現在上樓了,挺好的,做飯省事,不用抱草扒灰。暖氣修好了,樓裏挺暖和。”與王麗華同組的一位阿姨對記者說。

然而就在三年前,龍湖村人對“上樓”這件事還頗有微詞。

“主要是回遷樓的質量問題,冬天暖氣不熱,還不如以前摟草燒炕呢。”一位村民說。

回遷樓下雨漏水,刮風漏風,暖氣和自來水管更是經常爆裂、漏水。更可怕的是,煤氣管網竟然和通訊、有線電視交織在一起,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群眾怨聲載道,剛上任的王德富更是心急如焚。

要解決這些問題,得花錢,可村裏卻拿不出錢來。王德富當機立斷,首先把村裏先前欠他自己公司的50萬元一筆勾銷,全部交給村裏使用。然後爭取通過各種途徑,加大清欠力度。在王德富的帶動下,村委會一班人不等不靠,破除重重阻力,在第一時間內清理村外欠款1700多萬元。接下來,他們趕在當年冬天來臨前,對幾十棟居民住宅樓進行全麵修繕,並投資6000多萬元,對41棟居民樓進行徹底改造、維修,使住宅樓煥然一新,供暖、燃氣、太陽能樣樣齊全,使居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大為改善。

文明新村歌飛揚

晴朗的夏夜,龍湖村文化廣場上歡聲陣陣、掌聲雷動,一台精彩的消夏歌舞晚會正在這裏火熱上演。

早在三年前,龍湖村就提出了“項目帶動、民生優先、文化引領”的發展思路,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民的幸福指數得到大幅提升。用王德富的話來說,“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破天荒地住進了樓房。過慣了田間自在生活的村民,一時間難以適應城市環境,這就需要我們從精神文化上做好引導,幫助他們學會享受城市生活的快樂。”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龍湖村不斷加大文化建設力度,還將其列入到村子發展規劃之中。通過文化活動將村民們組織起來,不僅杜絕了村民沾染不良習慣,同時也增強了整個村子的凝聚力。村裏修建了圖書室、棋牌室,加設健身器械等娛樂休閑設施供村民使用,還組建起了文化站,成立了秧歌隊、舞蹈隊、合唱隊、健身隊,以先進文化進社區為載體,大力宣揚身邊好人好事,弘揚社會正氣,陶冶精神情操。每天晚上,室外廣場上都有村民在扭秧歌,跳健身操。不僅推動了村子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還為大連創建文明城市作出了貢獻……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改變著龍湖村人,大家紛紛感慨地說:“現在生活過得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有奔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