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龍溪夢桃源

關注

作者:包尚友

夫惟水利萬物,不爭不畏。溫潤以顯其柔,澎湃以發其銳。晶瑩以鑒其潔,闃寂以蘊其美。親水者如夢如幻,樂水者如癡如醉。任滄海桑田,風雨晴晦。龍溪寧澹,素雅博邃。有源以佐清澄,無欲而能薈蔚。大道厚德,上善若水。

——摘自龍湖村顧問薑東陽《龍溪賦》

大連市旅順口區龍頭街道龍湖村有條清澈的景觀河——龍溪。山風徐來,流水潺潺。龍溪的水,滋養著這片土地和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龍湖村人說,綠水青山就是他們的“金山銀山”,他們要給自然留下更多的可修複空間,給農業發展留下更多的可耕種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龍溪”今昔兩重天

2014年7月,旅順口區河道水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項目——龍湖村中心河道治理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龍湖村人管這條中心河道叫“龍溪”。

龍溪位於旅順口區飲用水源地和大連市應急水源小孤山水庫上遊,是一條季節性河流。過去,由於年久失修,河道兩側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每逢雨季,生活垃圾便順河而下,直接流入小孤山水庫,嚴重影響了全區人民的飲水安全。

村民劉淑玉說,“原來河道破破爛爛,裏麵什麼都沒有,石頭瓦塊爛泥、垃圾什麼都往河裏扔 。”

2011年,王德富開始擔任龍湖村村委會主任。上任後,他一直堅持走集體產業發展道路,並想方設法重點圍繞鄉村旅遊、苗木花卉、中草藥等三個方麵努力發展王家村集體經濟。

發展鄉村旅遊,就要有好的生態環境,他帶領村民清理河道內堆積的淤泥和垃圾,並對周邊的山體、植被進行集中治理。“我們總共設計了7道攔壩,用這種方法把地表的水截住。老百姓看到河道修得那麼漂亮,就不可能再往裏排垃圾排汙水了。”王德富說。

在治理河道的同時,王德富聽說“人造濕地”能夠通過生物分解的方式淨化水源,於是特地聘請專家進行了科學規劃,嚐試將龍溪入小孤山水庫的河口改造成了“人工濕地”。

水利專家薑東陽介紹說,上遊的河流免不了要有一點生活用水,包括自然界洪水衝刷的汙染,這些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有機物,這樣就可以保證飲用水的質量。

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有豐收的希望。為徹底改變龍溪水質,並將其建設成為一條能夠常年“見水、近水、親水”的生態河和景觀河,經街道和區市有關部門批準,龍湖村從2012年開始,累計籌資近2000萬元,分期對龍溪河道進行大規模的升級改造。他們綠化河道兩側土地320畝,其中山體綠化260畝,河邊種植草皮2.7萬平方米,砌築基礎用料5萬餘立方米,鋪設鵝卵石2.6萬噸,混凝土1200立方米,栽種熏衣草花田20畝,並建成了一座大風車。整個項目以龍溪為軸心,輻射兩岸,延伸下遊,形成沿河綠化帶。並在龍溪河下遊入庫處,恢複並擴大了80多畝的濕地,有效保障了下遊水域的潔淨。

景觀河道修建前後的真實對比就是龍湖村生態建設的最好說明。王德富指著正在建設的河道景觀帶說,“圍繞龍溪,我們將來要開發休閑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在這裏垂釣、遊玩,這裏還有農家樂、旅館、商品一條街等,村民承包經營,增加收入。”

如今的龍溪,急流、淺灘、濕地等錯落有致,河邊標本林、景觀樹、睡蓮池等遙相呼應。龍溪變美了,生活在這裏的村民也都紛紛行動起來,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更讓他們感到高興的是,龍溪生態河將於2015年10月完工,龍溪公園整體項目將於2016年6月竣工。到那時候,龍溪一定會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