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2 / 3)

王德富回頭一看,認出扶他的人是張仁山。

65歲的張仁山,是藥王穀的專職看山人。10多年前,王德富投入400多萬元,承包了藥王穀。從那時起,張仁山就跟著王德富開始在這裏種植人參,光人參種子就撒下去足有幾千斤。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山上到處長滿了人參,年齡最長的有9年。為了守護好這些“寶貝”,張仁山吃住在山裏。

三年前,王德富當選村主任。為了有更多的精力發展集體產業,他關掉了自己的企業,還把自己價值200多萬元的挖掘設備、幾百萬元的苗圃以及辛辛苦苦建起來馬上就要見效益的藥王穀無償奉獻給了村集體。

這件事情,張仁山無論如何也想不通。他找到王德富,氣呼呼地說:“德富,人參是你辛辛苦苦種的,憑啥讓他們坐享其成!”

王德富笑著說:“張哥,這些人參雖然是咱們種的,可這方山水是大家的。我從來沒想過靠這個自己發財,我是想給全村人謀福利。這幾年,人參的價格一直在漲,再等20到30年,藥王穀光人參價值就能過億,到那時候子孫後代都得念你老哥的好哩!”

“我才不用他們念什麼好,隻要他們不把這好東西給糟蹋了就行。聽說,你把自己家的1300多萬元拿給村裏用,還不要一分錢的利息。這不是白吃虧嗎?”

“既然老百姓這麼信任我,選我當村長,我就要帶好這個頭。村裏現在暫時困難,我就要站出來,什麼時候村裏發展起來了,富裕了再還,不著急!”

“就你覺悟高,但願能行好得好!”

話雖這麼說,可自打那時起,張仁山幹得比以前更起勁了。今天,他又趕早起來巡山,這才巧遇王德富。

“德富,你是我們大家的主心骨,可得當心身體。”

“張哥,你放心吧,咱這身體,結實著呢!”

跟張仁山分手後,王德富又開車來到了村裏的紅豆杉基地。這個在他自家苗圃基礎上建起的紅豆杉基地,既是他的心血結晶,也寄托了他富裕家鄉的無限希望。經過前兩年的努力,現在基地已成規模。

望著這些意在造福子孫後代的苗木,王德富忍不住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撫摸一兩下,紅豆杉不錯的長勢讓他的心情頓時又好了許多。

當初建苗圃基地的時候,村裏有個別人不理解,私下裏說王德富胡亂花錢,還不如把錢分給大家。這話傳到王德富的耳朵裏,他覺得挺傷心,可不管怎麼也要幹到底,生產不能耽誤,工程不能耽誤。

說實在話,在龍湖村裏,關心王德富的人並不少,真心實意幫忙使勁的人更多,村民小組組長王秀梅大嬸就是其中的一個。

別看王大嬸今年已經70歲了,可她身體硬朗,幹農活是把好手,又天生一副熱心腸。王大嬸現在管理兩個生產組,她每天一大早就從家裏出發,步行30分鍾來到苗圃基地,先要轉一圈,哪塊地需要鏟,哪塊地需要拔草……對當天需要幹的活心裏有數。等村民們都來了以後,好帶著大家一起幹。去年,她全年幹了320多天,沒怎麼休息,幹幹活身體更健康了。去年年末,村裏給她開了8000塊錢的獎金。像她這樣的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在村裏還可以領到2000元的養老金。她管理的第一生產組有18個人,都是外村人。因為用工太多,本村的勞動力不夠,這樣就吸納一些周邊村的村民來這幹活,車接車送,像這種外村人在龍湖村常年幹活的有40多人。這些人的待遇和本村人的一樣,王德富一再強調要一視同仁,不能讓外村人到龍湖村幹活時有心理落差,本村村民平時該有的待遇,比如元宵節分元宵,夏天分綠豆、紅糖,他們一樣不落。

王秀梅正在自己負責的美國紅橡基地裏轉悠著,一抬頭看見王德富正朝這邊走,老遠就笑著打起了招呼。

“主任呐,你這又有啥新指示啊?”

“嬸子,您開什麼玩笑。您是長輩,我這當小輩的哪敢做什麼指示啊。對了,今天是大暑,天熱。您讓大夥中午多休息會兒,千萬別中暑了。”

“你就放心吧,這個我早想到了。倒是你自己多注意點,今天就別上工地了。你說你一個村主任不在辦公室裏好好坐著,老在工地上跟個農民工似的,像話嗎?”

“咱當幹部的得起帶頭作用,整天在辦公室裏坐著哪成。”

“你呀,你看你年紀輕輕,頭發白的快趕上我了!我要是有你這麼個兒子,可不舍得讓你幹這個活兒,當這個官兒!”

“你要是能生出像德富這樣的兒子,我們全村人都給你磕響頭嘍!”沒等王德富搭腔,有人搶著說。

搶白王秀梅的人,是苗圃專門負責給紅楓扣保護膜保濕的王鳳英老漢。別看這老漢隻是個普通村民,可積極性特別高,每天總是早早地就來到了基地。人家勸他,他回答說,“多幹點就當鍛煉身體了。”

“我是怕德富累著了,你打什麼岔!”王秀梅瞪了王鳳英一眼。

王鳳英連連點頭,“這話在理,德富,今天天熱,你還是別上工地了。你隻管指個方向,這低頭拉車的活兒,不用你幹!”

“今年大旱,樹苗的保濕一定要加強。要是能下場透雨就好了……”王德富邊說,邊抬頭看看天。

“主任,你放心吧。就算肩挑手抬,也不能讓咱的樹苗渴著!”

看著眼前這兩位發自內心信任自己、擁戴自己、支持自己的老人,王德富心裏熱乎乎的,頓時渾身充滿了力量……

當王德富再次回到河套工地時,幹活的工人們已經陸陸續續來到了現場。人們紛紛親熱地跟王德富打著招呼。他安排完今天的工程任務後,肚子卻咕嚕嚕地叫了起來。王德富這才想起自己還沒吃早飯,緊忙去村裏的小賣部買了包方便麵,順便問了問小賣部的生意怎麼樣。小賣部的老板樂嗬嗬地說,“現在村裏人有錢了,生意也好做多了。”王德富說,“等咱們的旅遊項目上馬以後,遊客多了,你的生意會越來越好。你可得做好開大超市的準備。”說得老板連連點頭,又跟他打聽村裏修名人公園的事。

原來不久前,王德富帶村委會成員去外地農村考察。他對當地斥資上億元修的一座大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殿氣勢磅礴,工藝精致,管理細致,遊客絡繹不絕,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村裏的支柱產業。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走後的第二天,那座大殿就因為有村民在山上祭祀引起山林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殿被燒成了灰燼。王德富難掩惋惜,進而想到,現在農村公墓多在村頭埋葬,汙染環境,帶來土地資源流失,還有火災隱患,農村殯葬必須改革。龍湖村準備修建名人公園,地下骨灰堂地上名人公園的修建方案。與傳統墓葬相比,骨灰堂將大幅度減少墓葬用地,地上名人公園也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健身好去處……

在辦公室裏,王德富狼吞虎咽地把方便麵吃下肚,又用十分鍾時間給村幹部們開了個早會,布置任務。

別看開會的時間特別短,但內容卻很豐富,主要討論的是荒地複耕和幾個外來投資項目的洽談情況。

龍湖村一直在嚐試通過荒地複耕,來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這三年,他們新造土地2000多畝,投入3000多萬元建苗圃基地,實施集體化管理。一方麵提升老百姓的積極性,讓他們二次就業;另一方麵讓大家都能從集體資產裏受益。現在,苗圃基地已成規模,有20多個苗木品種。

王德富說,“等三五年,我們的苗圃基地的樹都長大了,不需要現在這麼多的勞動力了,他們去哪兒呢?這就需要他們角色的轉變,從林木等重體力勞動向旅遊、服務業等輕體力勞動方向轉變。今後,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鄉村旅遊上,藥王穀、古文化部落、龍溪公園,七彩花田,采摘園陸續都要發展起來。”

今年,他們已經培育了60萬株薰衣草,長勢挺好,明年預計擴大種植規模,在雞冠山發展200畝薰衣草莊園。現在正在修建農家客舍,再有一個月就能完工。明年還得再幹一年,要把藥王廟建完,六公裏木棧道建完,開始建設民俗村,把基礎打好,所有這些項目還要投入一億多元。計劃兩年後開園。整個旅遊園區形成規模後,會產生很多就業機會,如草藥、保健品、旅遊產品銷售,飯店、茶館生意等。“以後我們這些景點將形成環路,木棧道加環路就有10公裏,遊客來了以後可以觀光旅遊,嚐湖鮮、海鮮,品農家飯菜,還可以賞人參、泡藥浴,觀龍湖、遊龍溪,逛旅遊商品城、民俗村,進行蜂療養生,玩國防器材模擬對抗,還有農家客舍、養生別墅、五星級酒店等不同風格、不同層次的住宿環境等……”

接下來,王德富又向幹部們通報了幾個外來投資項目的洽談情況。“現在想要和我們合作的項目有很多,我們要有所選擇,首先保證村裏的土地不能流失,看能不能帶動村民就業,還要和未來鄉村旅遊的定位相吻合。影響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再好我們也不選。在醫療、養生、科研、酵素等領域,我們可以對外合作,持股分紅,壯大集體收入……”

王德富的聲音雖然不高,但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大家的心坎裏,幹部們頻頻點頭,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早會結束時,時鍾剛好指向7:30,王德富匆匆向外麵走去,他要開車去河套工地。一位在家主持工作的村幹部關心地說,“主任,今天天熱,你可得當心點。”

“我知道,這些天一直沒下雨,正好搶工期,這兩天又是建設的關鍵期,一定得盯緊些。”

一絲霧氣遮住了太陽,日頭沒剛才那麼毒了,但卻悶熱難耐。

天氣雖然很熱,但河套工地現場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一輛運水泥的大卡車從遠處駛來,揚起陣陣煙塵,大家都本能地背過身去躲避煙塵。有一個人卻迎著煙塵走了過去,熟練地指揮著車輛。車停下了,這個人又靈巧地攀上車幫,帶頭卸起車來。不用問,這個人就是王德富。從早上到現在,他已經在工地上幹了整整3個鍾頭。

“主任,歇歇吧!”於德宏停了手裏的瓦工活,衝著王德富喊道。

王德富衝他擺擺手,又扛起了一袋水泥。

於德宏拿起自己的水壺,朝王德富走去。“主任,喝點綠豆湯,甜著呢。”王德富將水泥放好,一手接過水壺,一手扶著腰。嘴對嘴,灌了幾大口。然後,把水壺還給於德宏。於德宏也跟著喝了幾大口。

在炎熱的大暑季節人們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腹瀉等疾病所困擾。為了防暑降溫,村委會早就為大家準備好了綠豆和紅糖。凡是參加勞動的村民,每人一份。

綠豆湯的確很甜,但在烈日的烘烤下已經變得有些熱。於德宏說:“現在要是有點冰鎮的綠豆湯就好了。”

“大家休息了,都來領冰水和雪糕啊!”

王德富和於德宏循聲望去,隻見來的是龍湖村的婦聯主任吳少華。

“主任,我給你拍張照片吧!”給大家分完冰水和雪糕,吳少華又端起了相機。她平時愛拍照,村裏這幾年的變化,一些重大的活動,她都有圖片記載,每張照片背後都有故事。

“我不拍,你給大家拍吧!”王德富連連擺手。吳少華也不答話,快速按動了快門。

中午,工地上休息兩個半小時。

於德宏打算利用這個時間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覺;吳少華準備回去整理一下今天在工地上拍的照片;王德富則留在了工地上,他想在大家回來前把水泥壘好,蓋上苫布,防備晚上下雨。這時候,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盼著能好好下場透雨,好緩解兩千多畝苗木的旱情,又唯恐下雨會影響河套工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