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九大對策(1 / 2)

其中,可以著手在九個方麵重點構思:其一,實施“梯度戰略”,吸引“優勢國家”進入人民幣核心區。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這些都是熱衷於推動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的國家,即便是菲律賓,也從來不願意放棄自己將人民幣作為尋求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外的貨幣結算的努力。

針對這一情況,我國應該堅定不移地支持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把本土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要成為區域化貨幣,人民幣應通過亞洲貨幣合作機製來推行區域國際化發展。

其二,實施“區別戰略”,形成“周邊突破核心”的態勢。

比如,到目前為止,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還是未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國家。然而,由於在越南民間人民幣“硬通貨”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美元,加上越南周邊國家中的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已將人民幣完全作為可以全境流通的貨幣使用,可以借此形勢通過各種途徑加大越南接受人民幣結算貨幣的步伐。

其三,加快推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東盟國家的分支機構建設,改進人民幣出入境管理辦法,通過在周邊國家和地區開設我國銀行分支機構來暢通人民幣結算渠道。

其四,加快推動股份製商業銀行在海外分支機構的建設,尤其是強化此類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在增加當地就業率、刺激經濟發展中發揮的“毛細血管”作用,提高中國銀行業機構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之後,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民間貿易往來的企業幾乎每年都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勢頭,民間企業和東盟民眾對人民幣的認可程度日益提升。我國應該通過在東盟國家建設海外分支機構,便利當地民眾使用人民幣的做法,持續提升人民幣的“民間認可度”,以“民間方式”影響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全麵承認。

其五,建議在東南亞國家中推廣具有穩定回報率的中國各省區地方債券、行業債券及企業債券,要求以人民幣購買,尤其是推動與東南亞國家近在咫尺的廣西、雲南、海南、廣東、福建等省區地方債券、行業債券及企業債券在東南亞國家的發行。

近年來,東盟國家對中國企業發展前景進行了長期跟蹤,中國在東南亞具有很強技術優勢及資金優勢的製糖、農業、水泥、化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航空、汽車、船舶等行業,已經被東南亞各國的投資集團所高度關注,相當一部分銀行、保險、金融機構、財團等,采取繞道進入中國的方式,購買相應的地方債券。隻要我們推動有穩定回報率的東南亞人民幣債券發行,並提供彙兌風險操作指導,就能很好地促進當地政府和企業使用人民幣。

其六,實施“參與組建”戰略,推動東盟國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並購重組,從而提升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