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自信壯行複興路(2)(3 / 3)

2012年12月,習近平同誌在廣東考察時明確宣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2014年以來,他在出訪和國內講話中多次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之中。中華民族的“根”、“魂”、“根基”、“基因”,這些凝練的概括,鮮活的字眼,鮮明體現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之心、熱愛之誠、繼承之誌。

繼承的目的在於,獲得啟發,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人們注意到,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誌在一係列講話、文章中,對中華曆史文化典故、詩詞的運用,隨處可見,隨手拈來。不僅如此,他還在不同場合提倡,在各項工作中,要借鑒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強調“讀史可以明誌,可以觀成敗、鑒得失、知興替”。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領導幹部要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掌握其思想精華,以學益智,以學修身;4月19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研究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使之成為今天推進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5月2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借鑒中華文化積澱的豐富生態智慧和樸素睿智的自然觀;2014年以來,他多次強調核心價值觀建設要從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誌對繼承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深刻自覺。

繼承弘揚中華文化,關鍵在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化既具有曆時性,又具有共時性。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曆史和時代的產物,但一旦形成,就會顯現出一定的跨越時代、跨越區域的普遍價值。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發揮其獨特而普遍的價值,就是我們今天的任務。

習近平同誌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習近平同誌指出,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他特別提出,要“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死文物變成活資源。

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習近平同誌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製,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要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要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麵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文/戚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