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裏拉對話會目睹了兩種力量的碰撞。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中國軍事力量也得到相應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此期間,“中國威脅論”如影隨形。美國受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拖累,“領導”世界和“主宰”國際事務愈加力不從心,遂祭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把中國當成主要防範對象,以確保中國的崛起不會威脅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
日本曆經新世紀前後兩個“失去的10年”,麵對中國的崛起也心生焦慮,安倍內閣上台後選擇的外交安保戰略把中國當做其實現修憲強軍、恢複日本往日“輝煌”的最大障礙。美日作為“守成大國”,對中國這個崛起大國使絆子,在最近幾年尤為明顯,兩國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對中國進行輿論“圍攻”並不出人意料。
香格裏拉對話會見證了兩種安全觀的交鋒。中方與會代表明知美日兩國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來者不善”,也做了充分準備,但中方參加會議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去跟美日等國“吵架”,而是闡明中國的亞洲安全觀。此前,習近平主席在上海亞信峰會上對以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為核心內容的亞洲新安全觀進行了闡述。這一安全觀代表了時代與地區潮流。美日則依然強調和強化同盟關係這一冷戰的產物,安倍和哈格爾在對話會上的發言也充斥了對抗色彩。
這種碰撞和交鋒表明,中國崛起之路不會平坦。在涉及中國利益的問題上,對於來自美日等國言辭和行動的挑釁,中國定會給予有理有利有節的回應。與此同時,中國的視野遠遠超出香格裏拉對話會。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秉持和平發展的理念,決心不走曆史上崛起大國的老路。同樣,絕大多數國家並沒有把中國當做威脅,更多的是當做夥伴,即使美日兩國也沒有把中國認定為敵人。以“兩手”對“兩手”,仍然是中國應對來自美日等國挑戰的戰略選擇。
這種力量和原則的碰撞與交鋒將伴隨中國崛起的全過程。
“謠言腿短走不遠”,“中國威脅論”沒有事實基礎,將隨著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而日漸式微。
今後,香格裏拉對話會將會繼續見證中國的戰略自信與戰略定力。(文/賈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