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實踐教學體係是開放式的,體現在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融合貫通,能促進學科滲透、交融。積極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在開放範圍上,不僅麵向本專業學生,還麵向其他專業學生;在開放時間上,除了教學計劃上規定的實驗課時間外,還要延長開放時間,學生可以申請隨時進入實驗室;在開放內容上,除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外,可以設計創新性實驗,豐富開放內容。通過提高實驗室開放覆蓋麵,為學生實踐學習和自主創新提供良好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通過課內教學引導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通過課外創新活動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開放性也表明該體係不是靜止的,可以根據社會和市場要求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確保人才培養能夠適應科技的發展和職業崗位的變化。
三、以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為突破口,開展校內實踐教學
一是跨學科課程整合實驗課程,構建綜合性實驗課程。在實驗課教學內容改革上,改變以往實驗課依附於某一理論課的現象,以某一專業課程為背景,依據學科知識體係的遞進關係,打破課際界限,重新整合實驗內容和資源,開展綜合性實驗。讓學生結合專業課程的實際,按照自己的興趣,自行設計和選擇實驗內容。這種實驗活動建立在自我控製、自我指導的基礎上,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權,高校應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究中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促進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實現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是強化實踐場地內涵建設,建立實習實訓教學新模式。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理念,除了第一課堂教學活動外,還要強化對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的訓練,要打破現有教學場地和條件製約,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和條件。需加強投入,強化實踐場地的內涵建設,吸引企業進駐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實體公司等校內實踐基地,形成前校後企的形式,采用工學交替、項目驅動、任務導向、現場教學等教學模式,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有效連通課堂和基地,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之前在理論課堂上完成認知,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同時,可以隨時強化實踐和訓練,徹底改變以往一般高校傳統的講課、實驗、實習實訓各成體係,互相分離的狀況。這一模式讓學生提前接觸真實的企業生產實踐環境,感受職業崗位工作,同時又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實現與企業零距離結合,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技能,為更加順利的就業提供保障。例如,為保證學生能夠真槍實戰地練兵,黃河科技學院不斷加大校內外實驗及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學校還探索實施“畢業生強化訓練營”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實訓等封閉式強化訓練,極大地提升了實踐教學內涵。
三是開展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優化重構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有助於實現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應強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畢業設計(論文)的實用性,鼓勵學生結合企業實際問題真題真做,通過畢業實習收集信息與素材,使畢業設計(論文)更切合實際;創造條件選擇一些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課題,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一個項目組,由不同專業的老師共同組成指導團隊,實現師資資源、實驗設備、實習基地等資源的優化。企業命題,實行學校導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成果由企業鑒定,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技術,直接應用到企業生產實踐中。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和較好適應工作的能力,也有助於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四是建立多樣化、開放式實踐訓練載體,為學生長遠發展提供空間。通過創建大學生創新團隊等創新實踐載體,開展學科競賽等為學生開辟一個交流實踐創新思想、實現技術創新的平台。實施“以賽促學”工程。建立激勵機製設立獎勵基金,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和技術技能大賽。如黃河科技學院近五年來,各類競賽經費和獎勵金額達300萬元,每年受益學生達12600人次。學校學科競賽取得了突出成績,並且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項目,重點支持與生產實踐和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的研究課題和訓練項目,所有項目實行“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雙導師製度。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項目鼓勵學生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組成團隊參加,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選題。實施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項目,有利於培養學生“基於團隊和基於問題”的學習能力,有利於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維和創新意識。另外,還有大學生創新團隊等,這些優質載體以自主學習與探索性學習為特征、以科技創新為重點,促進了師生融合、專業交融、學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