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係研究(1 / 3)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係研究

財經論壇

作者:孫芳芳

【摘要】 實踐教學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除了要注重理論素養的培養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一方麵構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礎理論和知識為目標的理論課程體係,另一方麵要構建以提高基本技能與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課程體係。在構建人才培養體係過程中,要以應用型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確定理論與實踐的深度和廣度比例,體現人才培養的多層次和個性化。

【關鍵詞】 應用型 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

2013年,教育部批準三十二所本科高校為應用科技大學改革戰略研究試點,標誌著地方高校正向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方向轉型。同時,我國的就業市場一直存在著大學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人才的問題。大學生應用實踐能力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影響到了就業,當前學生就業競爭力由理論學習能力轉向應用實踐能力的競爭,應用實踐能力差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實踐能力薄弱,既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也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一、構建完整的理論教學體係,為實踐教學提供係統的理論知識

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特點,需要加強理論課程的整合,突出理論教學的應用性,著力構建“平台+模塊”相結合的理論教學體係,即在課程結構上形成橫向“普通教育+專業”、“必修+選修”的平台化架構,綜向形成“學科核心課程+專業核心”、“專業課+專業選修”的模塊化培養體係,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實現人才的基本規格和多樣化、個性化發展。

一是按類設置學科基礎模塊,構建共同的普通教育平台。該平台主要由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大學英語等基礎理論必修課程組成,這類課程一般結合專業特點,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教學。主要功能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夯實專業理論基礎,增強學生發展後勁。因此,該平台要充分考慮社會對人才的全方位要求,開設普通教育選修課,廣泛開設文化素質係列課程、職業基礎技能課程,允許其他專業學生作為公共選修課自由選修,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個性發展空間奠定基礎。

二是優化專業課程平台。從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發展要求出發,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優化課程結構、精簡課程內容。構建較為獨立、內在統一的理論教學體係,同時為實踐教學預留充足的學分學時。對各種課程進行裁減、整合傳統課程和重複度高的課程,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精簡、更新。開發和開設新理論、新科技、新工藝的全新課程。以專業的主幹課程為核心建立課程群,明確課程群在整個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明確與其他課程群的關係,精選、重組和充實課程群,使整個課程群結構和內容優化,有利於促進專業特色的形成,有利於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專業課程平台中除了專業主幹課程所規定的必修課程(即學科和專業核心課程)外,可以增設若幹銜接專業核心課程,與本行業先進應用技術密切聯係的專業選修課程,通過選修,可以讓學生緊貼行業和企業需要,串連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構建係統的專業綜合技能理論知識。

二、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應用實踐為主線貫穿全程的實踐教學體係

實踐教學對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相對於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更注重的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認識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針對學科(專業)的特點,分析職業和崗位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此作為建構實踐教學體係的基本依據和出發點,構建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集實驗、應用實踐和創新實踐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係。教學過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貫穿全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創新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體係是一個多層次、開放式的體係。在層次上,從應用型人才的全麵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要求出發,按照能力培養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可以分為基礎層、綜合層和創新實踐層。基礎層處於最下麵的一層,通過學科和專業的基礎實驗和實訓,使學生掌握最基本實驗知識和實踐技能;綜合層處於中間,通過綜合性實驗和實踐訓練,使學生係統掌握工程(項目)設計的思想,提高解決複雜實踐問題的能力;創新層處於體係頂層,通過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參加科研、創新大賽和創新項目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協作完成課題的能力。這種多層次體係體現了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容的豐富性,前後銜接,循序漸進,讓學生得到完整係統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