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校內部控製缺陷與改進措施(3 / 3)

5、建立高效的內部控製信息係統——條件

信息與溝通是高校管理所需的信息被識別、獲得並及時、準確地傳遞,以便全體員工履行職責。COSO認為,信息和溝通要素在內部控製這個整體框架中起著神經中樞的作用,將內部控製的其他要素有機地聯係在一起。因此,高校內部控製有效程序的關鍵在於是否在適當的時間取得適應的信息。高校首先要建立合適的、具備全方位的信息係統工程,將經濟活動及其內部控製流程嵌入到信息係統中,尤其注重以會計信息為核心的銜接。其次,將信息治理與內部控製相結合,保證信息的搜集、存儲、加工、輸出和使用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確保有關信息的準確獲取並接受廣泛監督,從而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對內部控製信息係統建設應實施歸口管理,減少人為操縱因素,保護信息安全。

6、構建獨立的內部控製評價與監督係統——保障

監督與評價是內部控製得到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它能促進高校內部控製的健全性和合適性。高校現階段當務之急是應盡快在內部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內控監督機構,以保證內部控製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應強化教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作用,使之成為高校內部控製的最高監督機構。另外,借鑒企業的做法,定期聘請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製體係予以評價,借助政府和社會的外部審計力量對高校內部控製進行雙重監督。由於內部控製評價屬於事後控製的範疇,側重於分析控製的結果,因此通過對控製過程進行考核並作出評價,確定高校內部控製的健全程度與內部控製體係的可信賴程度,完成信息反饋並提交缺陷報告。目前,內部控製評價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建立科學和適用的內部控製評價指標體係,由於當前高校內部控製評價指標主要圍繞內部會計控製內容展開,極少涉及內部管理控製層麵,因此明確高校內部控製評價指標十分必要,必須選取能囊括高校辦學運營全部環節的指標。同時,作為非營利組織,高校應探索建立以利益相關者為主的監督和評價機製,健全社會對高校發展監督的長效機製。

四、結語

“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不控則敗”。高校內部控製體係建設既是一項係統工程,又是一個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隨著高校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壯大,高校應結合自身所處的經濟環境變化適時改進和完善內控管理模式,減少高校辦學風險,促進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注:本文係廣東海洋大學2013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高校內部控製缺陷及改進措施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規範(試行)[Z].財會〔2012〕21號.

[2]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Z].財會〔2008〕7號.

[3] 財政部:內部會計控製規範——基本規範(試行)[Z].財會〔2001〕41號.

[4] 王衛星、趙剛:高校內部控製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與應用[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6).

[5] 華永傑:高校內部控製的常見缺陷及改進措施[J].財會通訊,2007(6).

[6] 年素英:基於風險管理的高校內部控製研究[J].會計之友,2011(7).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