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州市中職學校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調查分析
問題探討
作者:楚繼軍 譚平英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新生體育鍛煉習慣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基本情況,並總結出相關的影響因素,從理論和實踐出發提出建議,為廣州市中職學校學生體育興趣的改革提供依據,為使新生盡快走入到自覺、科學的體育鍛煉中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新生;體育鍛煉;習慣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23
1 前言
體育鍛煉習慣是不斷重複練習而形成的一種固定方式,伴隨著人們的一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成長。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及促進體育教學的更好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文通過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抽樣調查,了解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狀況,分析影響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因素,並在此基礎上為完善廣州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培養新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引導新生盡快進入自覺、科學的體育鍛煉中,從而養成終生體育鍛煉習慣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抽樣調查了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的新生4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參閱了大量國內外關於行為動機理論、需要模式理論的文獻以及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研究材料,了解國內外中小學生體育行為和體育鍛煉習慣等研究的最新動態,為問卷設計和理論分析等奠定了基礎。
2.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的2013級新生發出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93份,其中有效問卷358份,有效率為89.5%。
2.2.3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運用Excel、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有體育鍛煉習慣和無體育鍛煉習慣的界定
有體育鍛煉習慣:是指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次或3次以上,每次不少於30分鍾者為體育鍛煉習慣,反之則為無體育鍛煉習慣。[1]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42.5 %有體育鍛煉習慣,這些學生能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認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強身健體、提高自身的素質,並已從中受益;57.5%無體育鍛煉習慣,這些學生沒有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在體育課中怕髒怕累、態度冷落、練習不積極,在課外時間裏,幾乎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
3.2 影響新生在中小學時期體育鍛煉習慣的因素
通過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新生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影響中職學校新生在中小學時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麵:
由表1可以看出,影響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2013級新生在中小學時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場地設施、缺乏體育器材、學校不重視三項排在前三位,分別占47.2%、46.4%、41.3%;可見,缺少場地設施和缺乏器械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最大因素,這與應試教育長期統治學校教育有關,造成學校不太重視體育,缺少對體育場地設施、器械的投資;有125人認為不了解鍛煉的方法,89人覺得自身缺少體育鍛煉技能,從而很少鍛煉,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技能水平、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係。22.6%的學生認為鍛煉時間少,21.8%的學生缺乏自我約束力,表明新生鍛煉意識不強,正常的鍛煉時間容易被其他行為支配,無法合理安排時間,這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有關;另外認為鍛煉太辛苦、太累的占15.1%,說明部分學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還有17.3%的學生認為鍛煉效果不明顯;11.5%的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根本就不感興趣,這說明學生缺乏科學的鍛煉常識,進而影響體育鍛煉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