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榜大賽第二日,十八人對壘。
這次,也是先抽簽,再自由挑戰。
陳文起沒想到自己抽中的對手,竟然是巨鹿九子排行第二的蔡襄,傳聞他墨息渾厚如漿,超越其他幾子,甚至連張即之,在這方麵,都自歎弗如。
如果說張即之能勝過他,那支巨筆定然是占了部分優勢的。
當然,墨息不能說明一切,還有字陣的千變萬化,但墨息是字陣進攻之源,脫離了這個,空有打法,出字不穩,又有何用。
顏真卿門下,張即之得霸道,蔡襄得敦厚,可謂雙壁,曆來為教眾所稱道。
上屆青雲榜,上榜之人,有一百二十名,排名前十者,行教四人、楷教二人、草教二人、隸教一人,篆教一人。
蔡襄名列第八,實力由此可見一斑,而張即之則高居第五,更是顯赫。
這些人,都是踩在其他天才俊彥的頭頂上,步步高升,勇攀高峰,排前十者,幾乎在教派之中,沒有敗績,才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奪得名次。
青雲榜前二十,含金量非常高,基本就是倉皇大陸上,年輕弟子一輩頂尖的人物。
要麼是稀有的先天筆髓,要麼功法絕頂,要麼智慧非凡,要麼精進專一,要麼癡求大道,不理俗務。
陳文起對於蔡襄,雖然暫時沒有接觸,但是聽芍藥說起過,他人品筆法俱佳,溫潤醇厚,喜歡茶道,修樹養花,人人敬仰,深受愛戴。
記憶中,蔡襄乃宋四家之一,從賜予的諡號“忠惠”兩個字可以看出,實乃大好人一個。
抽簽完畢,陳文起慢慢吞吞的走上擂台。
擂台隻上,早已站立著一個神情平靜醇淡的青年。
他身高八尺,背脊寬闊,卻並不給人壓迫感,反而讓人覺得平和,就像麵對一個隔壁大哥一樣。
與沈粲的虎威之氣外露,有明顯的區別。
蔡襄見陳文起上台,便拱手為禮,“師弟,請賜教。”
陳文起見蔡襄溫文爾雅,謙謙君子,便無爭鬥之心,隻想交個朋友,便提議道:“蔡師兄,不知平常對壘,可有文靜柔和的方式?”
蔡襄微微一笑道:“有倒是有,有種對搏方式叫搭筆,比拚最本源的墨息功力,隻不過不常用。”
“可是與俗世江湖上,老拳師之間搭手、推手式的切磋?”
蔡襄頷首。
陳文起點頭道:“如此甚好,小弟就與師兄搭搭筆,過過手。”
蔡襄愕然,一般不會有弟子如此自視甚高,敢於他比拚墨息,因為眾人皆知,蔡襄乃巨鹿九子中,墨息最為深厚者。
傳聞他曾於名山古刹中,得黑龍精魄,吞服煉化,墨海擴張數倍,大如海碗,其間的墨息充盈如大河濤濤,連綿不絕。
他早已聽聞這個師弟的墨海,太小了,墨息儲量比一般的弟子都要少,實在平庸之極,更遑論與巨鹿九子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旁邊觀戰的弟子們,一聽他說要跟蔡襄搭筆,頓時炸開了鍋,仿佛聽到了一個笑話,開始議論紛紛。
“就這小子,也想對搏蔡襄,還采取搭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一名弟子笑道。
“他那個鵪鶉蛋般的小墨海,連我這個外門弟子都比不上,哈哈,竟跟巨鹿九子比拚墨息,說他是自不量力螳臂當車好呢,還是說破罐子破摔好呢。”另一名青衫弟子也評頭論足。
“我看啊,蔡師兄彈指一揮間,啪,就會將其擊潰,然後他瞬間倒地不起,口吐白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