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化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2 / 2)

2 思維能力的培養

授課時,我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學生設疑,爾後解決問題。有這樣一道題目:A、B、C、D四個集氣瓶分別盛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種,若將A、D混合見光爆炸,A、B混合瓶壁出現暗紅色小液滴,則C中裝的氣體?襉?襉。對此題若作如下變化:①將A、D和A、B中的反應現象顛倒;②將A、D改為無現象;③將A、B改為無現象;④將A、D和A、B均改為無現象。如此將一個簡單的會考水平的題目最終變成了競賽水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收斂能力,還提高了思維的有序性和周密性,並增強了課堂氣氛的活躍,使枯燥無味的習題課上出現了趣味性。

3 獨立實驗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獨立的實驗能力是化學學科的特殊能力,是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課上傳授基本技能時,應注意聯係生活實際。NaO性質探究實驗中NaO與CO反應,傳統實驗是製取CO氣體並通入NaO,收集產生的氣體並通過做木條複燃實驗證明產生了氧氣。這個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設計實驗加以改進。CO一定要製取嗎?氧氣一定要收集後用木條複燃實驗加以驗證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新了該實驗。有學生設計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進NaO粉末中然後吹氣,可以看到棉花劇烈燃燒。新設計的實驗不僅證明了NaO與CO反應生成了氧氣,而且證明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進後的實驗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實驗現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來滅火,有的同學打破常規,改進了NaO與水反應的實驗。同樣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後滴幾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劇烈燃燒,即水能生火。傳統焰色反應是用無鏽鐵絲蘸取溶液或固體粉末,然後置於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該方法由於蘸取的藥品較少,不利於觀察火焰的顏色。針對上述問題,有的同學作了如下改進:將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於點滴板上,再將要用的藥品溶液用滴管滴幾滴於棉花上,然後點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顏色。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實驗設計等途徑,使學生獨立實驗能力得到發展。並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補充一些現象明顯、對比性強的實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得到鞏固,而且也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

4 自學能力的培養

講授新課時,在適合的節次中,多給學生自學的機會,但應先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材,培養認真讀書,讀思結合等良好習慣,還要教會學生正確運用參考材料、工具書、上網搜集所需信息等,並善於運用所學知識來處理新信息。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我國古代煉丹中經常使用到紅丹,俗稱鉛丹。在一定條件下鉛丹(用X表示)於硝酸能發生如下反應:X+4HNO3=PbO2+2Pb(NO3)2+2H2O,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1)鉛丹的化學式?襉?襉,此鉛丹中鉛的化合價是?襉?襉。(2)由此反應可推測PbO是?襉?襉性氧化物,PbO2是?襉?襉性氧化物。這段信息實質是考查質量守恒、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性質,像這類題目,指導學生多閱讀,不僅能擴大知識麵,還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既能做到傳播知識,又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麵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誌成.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範大學,2001.

[責任編輯:謝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