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2 / 2)

3 讓學生學會探究

采用多手段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而不是教師“一言堂”、“填鴨式”灌輸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我們不僅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己動腦、動心、動情、動手,而且平等地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生活的課堂、實踐的平台。如在教學實際中,我在七年級曾開展過“體驗盲人生活,關愛殘疾人生活,樹立堅強意誌”為主題的體驗活動,在八年級開展過“道德和法律”的辯論會,要求全班學生全部參加,都動起來,在準備階段走進學生,幫助出謀劃策,提建議出主意,客觀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學《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時,由於我們的學生都屬於未成年人,這一課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係,所以,在課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你們覺得,我們未成年人都應享有哪些合法權益?”這個問題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都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父母應該要把我們養大成人”,有的說“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隱私,父母、老師不應該私自扣留和拆看我們的信件”,有的說“我每年的壓歲錢都被父母沒收,我覺得這是不對的,這些錢是親朋給我的,就應該屬於我自己”,學生們興趣盎然,有的還有點憤憤不平,雖然他們的語言不夠精練,表達不夠準確,但是他們卻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說出自己對“自己應享有的權益”的最深刻理解,這樣,既拓寬了思路,又深化了他們的認識。這要比老師籠統地講,學生機械地聽的課堂教學效果好得多。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的實效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隻要我們教師尊重新課程理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

【參考文獻】

[1]胡鳳玲.在思想政治課中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D].湖南師範大學,2008.

[責任編輯:謝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