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1 / 2)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教學技術

作者:金燁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能夠提高學生政治素質,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師要不斷創設寬鬆的教學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情境;活動;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課能夠提高學生政治素質,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獨特的作用。而要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就必須重視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將以往脫離實際的說教,轉變為知識、能力、覺悟相統一的素質教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實際,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培養,使思想品德課逐步成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學生喜聞樂見的一門學科。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抓起:

1 創設寬鬆的教學情境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甚至比知識更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尊重他們的教學活動,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學生保持相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不再膽小,敢想、敢說話,暢所欲言,尊重和應對每一個問題,這樣每個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總是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思考各種新的情感體驗,這樣我們可以緩解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使整個教學過程積極的完成,使教學目標更加生動活潑。教師與學生交流方式恰當了,學生上課時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學習的效率自然就高。而詼諧幽默的思品課是最快樂的,今天的課堂,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茲?雷曼麥所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能為人們所接受。”所以教師采用詼諧的故事、幽默的語言可以讓課堂富有生機,讓整個課堂充滿快樂。我在《我與父母交朋友》一課中,在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後,我給學生講述幾個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換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強化“愛”的情感體驗。許多學生聽了這幾個故事,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對子女的愛心。此時,我再及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談對父母的感情。通過討論,學生們對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照顧老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則小故事,讓沉重的話題變得輕鬆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采取語言創設、語音視頻創設、表演、遊戲等形式創設,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講述父母關愛自己的小故事,及與父母之間發生的真實事情,體會父母無私的愛。通過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並讓學生在爭論、比較中主動積極地學會了新知識。同時我與《孝敬父母》這一課相聯係起來,在課堂上,我剛把課題展示出來,就聽到下麵有同學在嘀咕“我覺得我最辛苦了”還有不少的附和者,看來學生對此有不同的觀點,這時就是難得的討論機會。我沒有按照原先的預設開始新課,而是趁機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在家裏誰最辛苦?”學生馬上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有說是自己的,有說是父母的,有說是爺爺奶奶的……,最後通過大家的共同的討論分析,我們終於在思想上達成共識“養家的父母最辛苦”,這堂課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 活動形式要多樣性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的知識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要求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並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課程標準》中的這一規定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改進、豐富教學內容指明了方向。無疑,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增加,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有利於增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吸引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和利用特定的教學情景,化理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實感感染學生,才能觸及其靈魂,震撼其心魄,達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講授“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內容時,我先讓學生唱國歌,再讓學生觀看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時升旗儀式的錄像,接著介紹曆史上嶽飛、鄧世昌、李四光、錢學森等人的愛國故事。結果許多學生被他們的愛國行為所感動,紛紛表示要以他們為榜樣,為報效祖國而努力,緊接著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新時期作為青少年應如何報效祖國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多做貢獻。通過這一係列教學活動就達到了化理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可以通過新聞調查、模擬法庭、辯論會、等活動,開展情境教學。在活動中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