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造科學發展“精銳之師”(2 / 2)

2014年以來,圍繞學習貫徹中央及市委重大發展戰略等重點專題,重慶幹部網絡學院新增課程239門。

此外,重慶幹部網絡學院還引入課程評分係統,分析不同層級幹部的需求,按需提供相應課程。

“在幹部網絡學院,幹什麼就可學什麼,缺什麼就可補什麼。”餘旭說。

完善幹部述學製 交流研討相互學

2014年5月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慶育忙得肩都酸痛了。

“得把今天的事務在上午處理完,我下午要到市委黨校分享一堂課。”楊慶育說。

這堂課,就是“重慶幹部周末講堂”。

如何克服本領不足?“既要深入思考,也要交流碰撞。”市委書記孫政才強調。

交流碰撞是深化培訓的重要形式,有助於黨員幹部深入思考。

於是,市委決定建立領導幹部述學製度——“重慶幹部周末講堂”就這樣誕生了。

“讓領導幹部走上講台,聚焦重慶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市委幹教辦負責人說。

一周前,楊慶育收到市委幹教辦發來的邀請——“‘重慶幹部周末講堂’首場講座,想邀請你來分享。”

為分享這堂課,楊慶育準備了整整一周。

“這是首場講座,我必須講好。”楊慶育說。

這天下午,他分享了學習心得——“全麵理解和貫徹五大功能區域建設”。

回報他精心準備的,是熱烈的掌聲。

“引入述學機製,讓領導幹部‘曬’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催逼大家深入學習,提高認識。”楊慶育說。

在市委帶動下,市級部門、區縣也紛紛建立了領導幹部述學製度。

市財政局推出“財政論壇”,雲陽縣推出“職工講壇”……

2014年3月20日,萬州區幹部述學交流會正在舉行。

“過去那個深入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的我去哪兒了?”

“過去那個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我去哪兒了?”

…………

領導幹部圍繞“過去的‘我’去哪兒了”這一主題,開始了觸及靈魂的討論交流。

一些領導幹部把當年在基層工作時的狀態與現在進行對比,反思自己在刻苦鑽研方麵的退化。

一些領導幹部將剛參加工作時的“我”與現在進行對照,反思自己在工作創新方麵的退化。

“能力,就在這樣的交流碰撞中得以提高。”幹部張光發感慨。

完善學習調研製 聯係實際深化學

2014年1月17日一大早,孫政才就登上了去石柱縣的火車。

下了火車後,他乘上去三河鎮的汽車。

山路蜿蜒崎嶇,皚皚白雪尚未消融。

下車後,他踏上泥濘小路,一步一步朝農戶家中走去。

石柱縣既是革命老區,又是三峽庫區移民縣,還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孫政才始終惦記著石柱的鄉親們。

年近八旬的張剛龍常年患病,靠低保維持生活。

孫政才蹲在老人身邊,詢問老人病情,並叮囑鎮村幹部:“要加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的幫扶力度,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

林永才的子女常年在外務工,平時很難回趟家,老兩口拖著三個孫女艱辛度日。

孫政才叮囑鎮村幹部:“要切實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

孫政才就這樣爬坡上坎,傾聽群眾心聲。

如何克服本領恐慌?

“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群眾和基層學習。”孫政才強調。

於是,市委建立完善了學習調研機製,要求每位常委聯係一個貧困區縣、一個村和一個社區,請群眾把脈、向基層問症。

在市委示範帶動下,部門和區縣也紛紛建立了學習調研機製。

2014年2月25日,銅梁縣維新鎮新灘村黨支部書記張邦能站上了縣委講台。

“在修村公路的過程中,一戶村民的兩棵雜樹擋住施工,要價1000元才遷移。我十幾次上門,用真情感化他,最後他一分錢沒要就把樹遷移了。”這位“小”書記,給縣裏“大”書記講如何做群眾工作。

為向群眾和基層學習,銅梁邀請基層幹部給機關領導幹部傳授經驗。

“在辦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再難的事也不難。”

“要做好群眾工作,首先得做群眾的知心人。”

…………

“這些課,講得實在、管用,觸及靈魂。”陳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