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本領恐慌”的梁平探索
特別策劃
作者:陳耳
2014年2月的一天,梁平縣屏錦鎮。
“有序推進屏錦七屏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
看著縣政府工作報告,鎮黨委書記楊西稍稍鬆了口氣。
其實,七屏大道早就該修了。
“但以前我們對自身能力不自信,害怕做不好。”楊西說。
改變是從縣裏的一係列“幹部素質能力大提升”活動開始的。
按需配菜,破解“虛不應需”
——建立“訓前定向選題”機製,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按照領導幹部需求開辦各類專題培訓班,學習借鑒各地區各部門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讓大家“帶著問題來,帶著辦法走”
2013年8月8日,梁平縣土地房屋征用和村鎮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
剛履新縣土地房屋統征辦公室副主任的呂萬清,就坐在學員席上。
對剛剛履新的職位,呂萬清有些困惑——他對縣一級土地房屋征用工作並不熟悉。
正在此時,有消息傳來——縣裏要組織培訓。
以前,呂萬清參加過不少培訓會,但往往都是學校安排什麼,幹部就學習什麼,而不管學了有沒有用——培訓內容和實際需求脫節。
而這次培訓會前的一次意見征求會,改變了呂萬清對以前培訓的“壞印象”。
為摸清幹部們對培訓的需求,縣委專門組織了意見征求會。
“圍繞受訓部門中心工作征集培訓內容,讓‘供需’合理對接,又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提供‘菜單式’選學。”梁平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蒲繼承說。
而在培訓渠道上,梁平采取“內外結合”方式。
“外”就是“送出去”開展學習考察、實地培訓——2013年一年,全縣派出數百名幹部,讓他們脫產精心抓學習。
“內”就是“請進來”開展專題學習——邀請各地區、各部門領導和專家到梁平,有針對性地開展講座。
“讓幹部們帶著問題來,帶著辦法走。”蒲繼承說。
“這次培訓正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呂萬清說。
頭腦風暴,破解“學而不思”
——舉辦縣管領導幹部論壇、中層幹部論壇和青年人才論壇,通過講學、論學等互動研討,激發思想碰撞,催生群體智慧,創新思路、解決難題,推進梁平“137”總體部署
2013年6月的一天,梁平縣影劇院,梁平縣領導幹部論壇正在舉行。
選手席上,12名幹部即將登台,和大家分享外出學習考察收獲。
其間,縣交通局紀委書記楊頌顯得有些緊張。
台下,梁平縣四大領導班子成員和近800名各級幹部正等著聽報告。
啟動培訓之際,楊頌就聽說這次培訓不簡單。
因為參訓回來之後,還有一係列任務——
第一,單位共享。
每期培訓班結束一個月內,在本單位彙報所學、所感、所思、所悟,讓單位同仁共享學習成果。
第二,交流收獲。
每個專題班培訓結束半個月內,分小組、全班兩個層次召開專題學習成果交流會。
第三,編輯成果。
每期培訓班結束一個月內,將培訓綜合報告和每名學員的心得體會和調研文章等編輯成《學習與運用》。
第四,宣傳推廣。
《梁平報》《梁平手機報》持續跟蹤報道幹部培訓動態情況,刊載優秀學員的心得體會、調研文章及感言。
第五,集中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