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錦濤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初探(1 / 3)

胡錦濤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初探

人物研究

作者:宋莉

[摘 要] 胡錦濤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對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改進宣傳輿論工作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些思想理論,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關鍵詞] 胡錦濤 意識形態建設 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作用。在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戰略任務,提出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動權。

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和推進理論創新

麵對意識形態領域長期複雜有時甚至是尖銳的鬥爭,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任務至關重要。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和管理,妥善處理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問題,使社會思想輿論的主流更加積極健康向上。隨後,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他說,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會長期麵對各種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關係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關係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工作緊緊抓好,始終堅持和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1]P684-685,一刻也不能放鬆。“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戰略高度來謀劃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和改進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提高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2]P318。

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和推進理論創新。胡錦濤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抵禦錯誤思想幹擾的強大思想武器。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最根本的是加強理論武裝和推進理論創新。他提出,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和推進理論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2]P158。

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大力發揚革命精神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曆來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在意識形態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麵對黨內有些黨員在矛盾麵前畏縮不前、在困難麵前悲觀失望、在誘惑麵前不能潔身自好的情況,2005年1月,胡錦濤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說,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是要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們在日益複雜的環境中堅定理想信念。

胡錦濤指出,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凝聚黨心民心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法寶。他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說,艱苦奮鬥既是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的工作作風,又是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的思想作風,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質。對於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來說,保持和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說到底就是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不論我們黨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都必須長期艱苦奮鬥,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

2006年10月,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講話。他說,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在新長征的征途上,一定要把長征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在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全社會的進取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

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胡錦濤認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物質文明建設的精神動力,為物質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同時,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3年1月,他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說,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注重傳播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和先進技術,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他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從理論和實踐上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