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與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3 / 3)

根據這一重要文件精神,國家計委對1961年、1962年計劃指標作了較大的調整。對1961年的計劃指標,鋼降至850萬噸,煤降至2.74億噸,原木降至2167—2219萬立方米,棉紗降至250萬件,糧食降至2700億斤;對1962年計劃指標,鋼、煤和基建投資分別調整為750萬噸、2.5億噸和42.3億元。

《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中共中央關於輪訓幹部的決定》等鄧小平領導起草的廬山中央工作會議係列文件,於9月15日、16日相繼被全會批準通過,作為中共中央正式文件印發各地各部門試行,也是此次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主要收獲。

“工業七十條”係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大躍進”以來工業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我國國營企業管理的一些指導原則,並作出許多具體規定。這個條例確定國家對企業實行“五定”,企業對國家實行“五保”。“工業七十條”的主要內容是:加強企業的計劃管理;建立健全各種責任製;實行職工代表大會製,加強對企業的民主管理和監督;嚴格企業的技術管理、規章製度;加強企業的經濟核算和財務管理;規定職工工資和獎懲製度等。條例規定:國營工業企業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製,黨委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討論和決定企業中各項重大問題;在黨委領導下建立以廠長為首的統一的生產行政指揮係統;車間、工段不實行黨總支、黨支部領導下的車間主任、工段長負責製,黨總支、黨支部對本單位生產行政工作起保證和監督作用。條例還規定企業實行職工代表大會製度,建立各級、各方麵和各個環節的嚴格的責任製度,實行全麵的經濟核算,講求經濟效果等。

“工業七十條”是“當時用於克亂求治、整頓工業企業的一個重要文件,也是我國第一部關於企業管理方麵的章程。它的頒發試行,對於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恢複和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於企業管理的法製建設,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3]P951。在鄧小平主持下,“中央書記處在北戴河連續舉行了4天會議,對條例稿逐條討論,邊議邊改,最後定為70條,分10章……加上鄧力群同誌他們起草的總則,總字數約25000字”[3]P956。

“高教六十條”規定了高等學校的方針、任務和有關政策。它指出,高等學校的基本任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各種專業人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必須以教學為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參加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應作適當的安排,但不宜過多;在教學中,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堅持“雙百”方針;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製等。“高教六十條”中許多重要規定,至今仍然是我國高校的基本準則,例如“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高等學校基本任務”等。

鄧小平總結這一曆史時期時指出:“在‘左’的思想發展導致了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是比較大的錯誤,使我們受到懲罰。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困難時期,工農業減產,市場上的商品很少,人民群眾吃不飽飯,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那時,我們黨和毛澤東主席由於長期鬥爭曆史形成的威望很高,我們把困難的情況如實告訴了人民,‘大躍進’的口號不再喊了,並且采取了比較切合實際的政策、步驟和方法,一九六二年就開始從困難的境況中恢複。”[8]P136

《中共中央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工業七十條”等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係列文件,獲得毛澤東主席高度讚譽,豐富完善了鄧小平治國理政的執政思想、執政理念、執政方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曆史經驗和借鑒。

毛澤東對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係列文件給予高度評價和讚譽,認為“這次會議搞了幾個好文件,如‘工業七十條’‘高教六十條’等,證明我們的經驗比較多了”[1]P1170。直到臨終時,毛澤東還把“工業七十條”等文件擺在枕邊,“始終沒有提出過批評”[3]P956、957。鄧小平和中央負責同誌談對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意見時稱:“一九六一年書記處主持搞工業七十條,還搞了一個工業問題的決定。當時毛澤東同誌對工業七十條很滿意,很讚賞。他說,我們終究搞出一些章法來了。”[9]P295

鄧小平1975年主持全麵整頓,依然堅持和借鑒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一些基本方針、政策和策略。“一九七五年我主持中央常務工作,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強調把經濟搞上去,首先是恢複生產秩序,凡是這樣做的地方都見效。”[8]P255對加快國家工業發展問題,鄧小平更是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捍衛“工業七十條”的基本原則:“計委起草的文件提出了相當多的問題,需要有這樣一個文件,毛澤東同誌曆來主張要有章程。有章程才能體現黨的方針、政策。過去的工業七十條,基本上是好的,是修改的問題,不是要廢除。”[9]P28

總結“文化大革命”十年經驗教訓時,鄧小平鄭重指出:“過去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擺脫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而沒有按比例發展就不可能有穩定的、確實可靠的高速度。看來,我們的經濟,我們的農業、工業、基建、交通、內外貿易、財政金融,在總的前進的過程中都還需要有一段調整的時間,才能由不同程度的不平衡走向比較平衡。”[9]P161他告誡全黨同誌和全國人民群眾:“在經濟比例失調的條件下,下決心進行必要的正確的調整,是我們的經濟走向正常的、穩定的發展的前提。這在全國解放初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兩次調整的曆史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了。”[9]P161

改革開放之初,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鄧小平更是諄諄教誨全黨:“這次調整是前進中的調整,是為了給實現四個現代化打好穩固的基礎。但是局部的後退是必要的,有些不切實際的和對整個經濟害多利少的高指標要堅決降下來,有些管理不善、嚴重虧損的企業要限期整頓,甚至於停下來整頓。退一步才能進兩步。同時,為了有效地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認真解決各種經濟體製問題,這也是一種很大規模的很複雜的調整。我們今年能把第一年的調整工作做好,就是一個巨大的前進,就是為工作著重點轉移創造良好的開端。”[8]P161

黨的十三大召開之際,鄧小平在會見荷蘭首相呂貝爾斯時深刻闡述了始終如一的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執政理念:“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後製定的。曆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這樣來製定方針政策,就能統一全黨思想,達到新的團結。”[8]P234、235

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似不如另兩次廬山會議知名度高,令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對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曆史地位、深遠意義和巨大影響的認識,尚有待深入探討研究,相信隨著原始檔案文獻和第一手資料不斷發掘披露,人們對鄧小平在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傑出貢獻,也會有新的突破、新的闡述和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2]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3]薄一波.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五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5]楊尚昆日記(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6]中共江西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朱德在江西[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四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 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