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與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2 / 3)

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曾於8月24日下午,8月28日下午,9月5日上午,9月10日上午在廬山人民劇院舉行過四次全體會議。頭兩次全體會議由毛澤東主持,最後一次由劉少奇主持。在毛澤東主持的8月24日全體會議,鄧小平報告會議的議程和安排。9月5日全體會議由鄧小平主持並發表長篇講話。9月5日上午10時到12時半,鄧小平主持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全體會議並作長篇講話。鄧小平重點講了五個問題:(一)對最近三年主要是最近二年工作的估計;(二)三年調整的目標,包括糧食、棉花、煤、鋼、日用品、副食品、外貿、市場、物價、稅收等;(三)方法問題;(四)集中統一,分級管理;(五)統一認識問題。[4]P16

對最近三年主要是最近二年工作的估計問題,鄧小平指出,三麵紅旗是正確的。但我們頭腦太熱,違反了客觀規律,違反了社會主義建設法則,使本來可能的事變成了不可能了,被迫退下來。對錯誤產生的根源,鄧小平又一次表現了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他指出,關於這幾年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的責任,首先應該由做具體工作的中央書記處負主要責任。[3]P1028關於三年調整的目標問題,鄧小平指出,到一九六三年,糧食在中等年景的條件下不再進口;棉花產量二千萬擔,平均每人八至十尺布;煤生產二億九千萬噸至三億噸;鋼達到一千萬噸好鋼;日用品數量增多,質量提高;副食品、外貿、市場等情況都應有好轉;三分之二的工業開工;市場物價比較穩定;各種收入比較多了。關於方法問題,鄧小平指出,還是抓重點、打殲滅戰的方法能夠解決問題。在抓重點的方法下麵,一步一步穩步地走,一步一步地建立新的比例關係。我們的重點還是要更多一點放在煤炭上,使它第一不退,第二能夠上去,由它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活起來。我們講退夠,是積極的,要有一條線。退到保命的限度也就夠了,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潰退。關於集中統一和分級管理問題,鄧小平強調,這個時期分散多了,權力要集中統一到中央和中央局,先試兩三年看。如果見效,就再繼續下去。集中統一的前提是要領導正確,中央和中央局要搞得對頭,錯誤要犯小一點,少一點。犯了以後早一點察覺。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從全局出發。同時,在集中統一下要給下麵一點活動餘地,一點機動,計劃指標要留有餘地。關於統一認識問題,鄧小平強調,毛主席說統一認識就好辦了。我們這次會議把認識統一了,就可能在一個目標下麵積極地去幹。[4]P16氣要鼓,要在一個目標下積極地幹,不要搞得灰溜溜的。要提倡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傳統作風。要敢講話,講真話,腳踏實地地做事情。在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承擔責任。力爭國民經濟調整三年初見效,七年大見效。[2]P1657、1658

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全體會議三位主持者中,毛澤東、劉少奇均未在全體會議上講話,僅鄧小平一人奉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毛澤東之命“就當前情況談一談自己的意見”[4]P16,在第三次全體大會上發表長篇講話。這篇講話實際成為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總結。在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曾經提出“權力集中在常委和書記處”,“我毛遂自薦為元帥”,“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你就當個副元帥”,並要求鄧小平掛帥“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自1960年7月北戴河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以來,中共中央會議全體會議大多由毛澤東親自主持,劉少奇也時有主持,其他副主席或政治局常委則鮮有主持。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全體會議由鄧小平主持並作長篇重要講話,充分顯示了毛澤東對“副元帥”鄧小平高度信任和器重,彰顯了“副元帥”鄧小平總攬全局統帥各方的執政風采。

三、鄧小平領導起草的會議係列文件,對開啟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根本轉折,發揮了非比尋常的巨大指導作用;廬山中央工作會議係列文件,豐富完善了鄧小平治國理政的執政思想、執政理念,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曆史經驗

鄧小平和其他領導一道為廬山中央工作會議營造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共曆史上,曾經舉行過三次廬山會議,分別是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的九屆二中全會。相比1959年廬山會議的陰霾密布、忠良蒙冤、噤若寒蟬,1970年廬山會議的波詭雲譎、濁浪滔天、驚心動魄,1961年廬山會議可謂輕鬆和諧、心情愉悅、言暢政通。

鄧小平抵達廬山當天午睡後,即約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宋任窮、柯慶施、陶鑄、李井泉、劉瀾濤等去仙人洞遊玩。[5]P61當晚及其後指示江西省委安排京劇、贛劇演出。8月24日、31日、9月4日江西省贛劇團陸續演出《還魂記》《西域行》等拿手劇目,贛劇名角潘鳳霞更是一人演出三折。[5]P61、62、65鄧小平還和周恩來、彭真及楊尚昆、李伯釗夫婦等,受邀參加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的“家宴”,一道品嚐興國菜,鄧、周等回顧紅軍時期在江西崢嶸歲月,體味江西老俵舌尖上的興國。[5]P64會議期間,毛澤東特賦詩一首《七絕·為李進同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手書《清平樂·六盤山》、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及劉禹錫詩,並稱“如以為可用,請轉付寧夏同誌。如不可用,可以再寫”[4]P18,其輕鬆安逸可見一斑,完成了他開“一個心情舒暢會”的夙願。大會還安排遊泳、登山等戶外活動,不僅擅長、喜好遊泳的毛澤東,就連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也踴躍積極、一試身手。年邁的朱德一般中午1時許來,遊1個小時,圍廬山人工湖廬林湖暢遊一周,約1500米。[6]P158、159

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最主要的收獲之一,即9月15日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中共中央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是鄧小平主持起草的廬山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係列文件之一,這一指示凝聚主持起草人心血智慧和全黨集體智慧結晶,成為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經濟政策。

《中共中央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指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雖然已經提出了一年多,但是,由於情況不明,認識不足,經驗不夠,一直沒有按照實際情況降低指標,也不是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抓住中心環節,帶動其他,以致調整工作不能有效地進行。我們已經喪失了一年多的時機,現在,再不能猶豫了,必須當機立斷,該退的就堅決退下來,切實地進行調整工作。如果不下這個決心,仍然堅持那些不切實際的指標,既不能上,又不願下,那末,我們的工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就會陷入更被動、更嚴重的局麵。”[7]P617

該文件指出:“現在,中央就加強工業領導、調整工業計劃、整頓管理體製、改善協作關係和改進企業工作等等方麵的問題,作了八項規定,這些規定的中心在於,加強工業工作的統一領導。”[7]P615

該文件強調:“為了有係統地解決當前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逐步協調工業內部各行業之間、工業和農業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關係,所有工業部門,在今後七年內,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切實地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今後三年內,執行這個方針,必須以調整為中心。隻有經過一係列的調整,才能建立新的平衡,才能逐步地鞏固、充實和提高,為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7]P615

該文件強調:“我國當前工業建設所遇到的困難是暫時性的,然而是嚴重的。認真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切實地采取措施,改正錯誤,克服困難,逐步地扭轉工業工作中的被動局麵。中央號召各級黨委、一切經濟部門,一切工業企業和手工業企業,雷厲風行地、不折不扣地把這些規定,結合具體情況,貫徹執行,並且在執行中不斷地總結經驗”,“這是全黨麵前迫不容緩重大任務”。[7]P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