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思想研究
作者:金鑫
[摘 要]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群眾路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當今,群眾路線思想仍然是我黨做好各項工作的法寶。本文通過論述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並結合高校學生工作的特點,分析了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毛澤東思想 群眾路線 學生工作
群眾路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一、不同時期“群眾路線”的論述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群眾路線思想的基本內容。黨的每個時期的領導人都對“群眾路線”高度重視,並把它作為我黨做好各項工作的法寶。
毛澤東指出,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部隊中的負責同誌要替士兵著想,機關、學校的負責同誌要替大廚房著想,替雜務人員著想,所有的共產黨員要替人民著想。[1]P71
鄧小平明確指出,“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2]P288。
江澤民進一步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根本的工作路線,也是我們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同群眾的血肉聯係,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3]P87。
胡錦濤強調,“密切聯係群眾,善於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全黨同誌都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下大氣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4]P314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5]
二、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對於高校學生工作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堅決抵製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虛心聽取群眾的批評和意見;做到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既要學會服務群眾,也要懂得教育引導群眾。
在高校的校園中,廣大學生就是群眾。高校學生工作者要想做好廣大學生的各項工作,就必須堅持“學生路線”,做到“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嚴格按照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要求辦事。
(一)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件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6]P801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決不能解決問題的。[7]P662
在現實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實事求是的工作做法。例如,機械地執行上級的工作意見;工作走形式,不注意活動的效果;工作中墨守成規,僅憑經驗辦事;在評優、評獎、綜合測評時,不堅持原則和標準;對待學生違紀行為要麼一味遷就,要麼處分了事。做好學生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樣,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然而,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並非易事。
首先,要解決一個思想方法問題,即是從實際出發,還是從主觀願望出發、從經驗出發、從規章製度出發,這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學生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有思想、有個性和受諸多社會因素影響的青年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