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巨頭林立的背景下,中小互聯網公司成長非常困難。“一方麵有巨頭存在,如果新業務未來有春天,巨頭發現後,就會砸很多錢進來,跟創業公司去競爭。”李瑋棟分析道,“另一方麵,互聯網公司本身盈利很困難。要成長起來前幾年都沒有收入。”
惡劣的成長環境,注定互聯網行業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注定不能和氣生財,注定每一輪博弈都“快、狠、準”。截至目前為止,盡管奇虎360一路搶跑的步伐尚未出現過大的紕漏,但盯緊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代際轉換,始終是其不敢放鬆片刻的生命線,
2005年奇虎成立初期。其發展重心主要放在搜索領域,同時也開發其他領域產品。當時市麵上的瀏覽器插滿了各種插件,為了查殺流氓軟件,360安全衛士應運而生。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用戶越來越多地把日常生活搬到網上,如在線購物、遊戲、付款、手機充值等。網絡在帶給用戶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困擾。
病毒、木馬相比過去更加猖獗,通過盜號、釣魚、彈出廣告等瘋狂盜取用戶資產。以往計算機病毒隻影響電腦運行速度,不存在盜取用戶資產的現象。而木馬程序與病毒有所區別,往往在玩家瀏覽網站或者下載程序時悄悄植入,盜取用戶資產。
因此網絡安全逐漸成為互聯網用戶的基礎需求,36。安全衛士根據市場需求逐漸增加清理插件、漏洞修複、查殺木馬、電腦體檢等多種功能,並獨創了“木馬防火牆”功能,2006年底360安全衛士的裝機量接近千萬用戶。當時奇虎官方公開表示,“每周都差不多增長70萬用戶”。之後360安全衛士一路穩步發展,在2008年突破1億用戶大關。
流動資產
聚焦用戶體驗的創新能力和超強的融資能力
“創新”一直是互聯網行業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無論是業界大佬還是草根新貴,不管是專業工程師還是初出茅廬的菜鳥,一提到互聯網,頭腦裏首先就會蹦出“創新”這個詞,以至於“創新”一詞有淪為套話之嫌。事實上,“創新”的的確確是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生存的法寶,還是最重要的法寶之一。在這方麵360也毫不遜色。
周鴻禕表示,360在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做了很多創新。在產品上,像360安全衛士、360軟件管家、360桌麵、360保險箱等,都是360首創的產品,推出後被競爭廠商紛紛模仿。在技術上,360第一個真正實現了雲安全,創新推出了黑白名單校驗機製,這隨後成為行業內的標配。在商業模式上,360通過免費安全,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打破了市場的一潭死水,讓這個行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在360創新的一係列產品中,360軟件管家可以一鍵裝機,幫助用戶將常用軟件一次性安裝完畢,簡單方便廣受用戶好評,這項“裝機必備”創新開創了PC平台的“APP Store模式”。360軟件管家同時還具有軟件下載、升級、管理功能。當然360軟件管家的設計方麵非常貼心,用戶體驗十分給力,如暴風影音下載提示,“此版本含有以下捆綁內容,安裝時請根據需要選擇,百度王具欄等等。”360軟件管家還鼓勵用戶對軟件性能進行評分,在每款軟件下麵形成用戶的評語和使用經驗,以方便其他用戶下載軟件時進行參考。
究其根本,360之所以在產品、技術和模式上不斷創新,其根本目的就在於提升用戶體驗。由於大多數用戶根本不懂技術,也不想懂安全廠商技術有多麼複雜和多麼先進。用戶唯一的想法就是,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方便,體驗細致入微。因此如何打動用戶內心才是360公司創新的根本。
周鴻禕表示,支撐360發展到現在的因素有很多。但首先是注重用戶體驗。360在用戶體驗方麵下了很大功夫,目的是讓很專業,複雜的安全軟件用起來簡單、方便、易懂。比如進程管理、流量監控等過去都是計算機工程師的“專利”,現在普通用戶也能輕易掌握。周鴻幃強調,以前用戶電腦的話語權都掌握在硬件廠商和軟件廠商手裏,現在360要將電腦的控製權還給用戶,讓電腦變得更透明。
說到底,互聯網公司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技術創新或者模式創新,其最終目的是留住用戶。這個發展思路在業界互聯網公司都是心知肚明的。沒有用戶就意味著公司的核心價值丟掉了,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大家都千方百計地通過創新提高產品體驗留住用戶。而對於360而言,安全是公司的立身之本,是未來發展的根據地,隻有牢牢控製住安全市場的主動權,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當然首先是“用戶體驗第一”。
2010年9月3日,360安全衛士7.3正式版砍掉了產品主界麵卜每年能帶來5000萬元的文字鏈廣告。周鴻禕當時表示,安全軟件的唯一職責就是保護用戶,而不是時刻期待用戶來看廣告,所以決定放棄這部分收入。盡管這部分廣告是由財務副總裁姚玨負責,但她並沒有反對,反而十分支持。
姚玨表示,安全產品是在用戶想殺毒體檢時才會打開,如果在產品中放廣告。很自然就會想讓用戶打開次數更多。出於商業利益,就會違背用戶體驗。為了產品體驗更好,我們取消了文字鏈接。她強調,任何時候用戶體驗和需求都是第一位的。隻有把病毒查殺做到極致、產品體驗做到極致,用戶才會信任你、用你。
當然“永久免費”也是360最初留住用戶的殺手鐧,盡管安全行業免費已成定局,但最早打出免費牌的360已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用戶,坐擁行業的頭把交椅。
從另一方麵來看,融資能力也正在成為互聯網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憑借周鴻禕的餘字招牌,源源不斷的VC和PE資金投入保證了360各方麵順利發展,特別是技術研發、營銷推廣方麵的投入。從年度營收數據來看,360營收增速非常迅猛。2008年營收1689萬美元時還入不敷出。2009年營收3230萬美元盈利才420萬美元。可以想見的是,安全軟件行業絕對是一個要下血本砸錢的行業。如果360在創業階段沒有持續的後續資金跟進,可能一年就基本關門倒閉了。
360在上市前共計進行了三輪融資。2006年1月,360通過A輪融資獲得14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IDG資本、鼎輝投資,隨後又獲得經緯創投等機構追加的投資。同年11月,360通過B輪融資獲得2500萬美元注資,包括高原資本、紅點投資等七家機構。2010年1月,360再獲摯信資本和清科創投的2000萬美元注資。
作為360最大的投資股東,高原資本當年作為風險資金進入360,持股15.91%。360上市後首日收報於每股34美元,高原資本獲得了巨額的回報,成為眾多投資機構中最大的贏家。高原資本塗鴻川王導了360的投資,此前他在TMT行業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360在篩選風險投資方時顯得專業老練。這跟周鴻禕也是天使投資人不無關係。資料顯示,360自身通過“起飛計劃”進行投資,包括世界之窗瀏覽器、手機安全廠商信安易。而周鴻禕個人還投資迅雷、酷狗、快播等公司,目前所投公司的用戶量、市場份額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顯然周鴻禕對業界投資的套路、機構的偏好、資源重心都有深刻的理解,與投資界人士之間也非常熟絡。岡此在投資機構的選擇上十分有經驗。
姚玨表示,周鴻禕選擇投資者,尤其是董事會成員的要求非常高。首先,投資者要有互聯網行業的投資經驗,對行業理解要深刻,隻出錢的機構我們是不會要的;其次,能站在創業者的角度做決定。具有戰略眼光支持公司的決策,尊重公司。
事實證明,周鴻禕的確看得很準。當2010年360決定取消第三方殺毒軟件的文字鏈廣告時,經過討論所有的投資者都非常支持,風險投資都是講投資回報的,能放棄短期實際利益實屬不易。其次,在上市過程中,投資機構憑借各自的優勢給了360方方麵麵的幫助。
姚玨十分感謝投資方的付出,“他們發揮各自所長,沈南鵬在選擇投行方麵經驗豐富;做分析師材料時,鼎輝陳文江全程參與,提了很多修改建議;在招股書的定位上,我們最大的投資人塗鴻川也提了很有價值的建議。摯信資本、紅點資本在公司IPO階段都是全程支持,關心公司業務發展。”
“每場會隻有45分鍾,要在45分鍾內給投資者講明白。時間越短,能講的東西就越少,就越要做取舍,講什麼不講什麼。所以分析師大會的材料我們一共寫了45個版本,頁數較多。路演材料又做了25版本,不斷改不斷改。”姚玨回憶起路演的過程仍曆曆在目,“當然3Q大戰在路演中是個繞不過去的彎。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一點部不難。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隻要投資者感覺到你說的是,客觀的事實’,不需要說服對方就能理解。”
路演結束後,投資者非常認可。360在紐交所的IPO總計獲得40倍超額認購,一對一投資者轉換率也高達90%,遠超中概股海外上市行業水平。在姚玨看來,很多投資者都被周鴻禕打動。“一看就知道他對互聯網的理解是非常透徹、豐富的。隻有如此深刻理解互聯網行業的人,才會創造出這樣的商業模式。”
周鴻禕的表現可以說是360上市中的一大亮點,路演材料也得到其他投資者的交口稱讚,超額認購及股價表現也非常搶眼。
美國的媒體和分析師對360給出了“殺毒+瀏覽器+網絡遊戲=賺錢的大買賣”的超高評價,360的商業模式也被華爾街譽為“中國模式”。隨著360的上市和不斷盈利,也被褒讚為“一個昂貴的免費故事”。360以顛覆式創新的模式,重新定義了互聯網安全,改寫了安全市場格局。
周鴻禕認為,“美國人經常聽不懂中國的故事,所以我們中國人出去之前一定要說美國的大哥、比如說我是中國的亞馬遜,中國的穀歌,這樣美國投資者才能理解。360的商業模式很創新,沒有借鑒公司,就隻好硬著頭皮去講,但最終免費的安全模式得到了全世界主流資本的認可。過去互聯網都是美國模式,360創造的中國模式得到認可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今年3月31日,360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收報每股34美元,較發行價每股14.5,美元大漲每臢134.48%,市值達39.56億美元。首日漲幅在所有中國概念股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百度2005年IPO上市創下的354%和去年優酷創下的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