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60的第二張資產負債表(1 / 3)

封麵文章

作者:王馨妍

十幾年前大熱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裏有一句經典台詞——“如果你愛一個人,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

套用這個敘事語句,不妨說,如果你愛一個人,送他去做互聯網公司,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送他去做互聯網公司,因為那裏是地獄。

一邊是“當我作為一個成功人士,站在紐約的街頭”的IPO無限榮光,另一邊卻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互聯網公司高失敗率。在這個行業,天堂與地獄,原本就是相距咫尺的鄰居。

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行業的競爭規則極大地震撼著任何以傳統模式營的領域,甚至連傳統的財務報表體係都被一路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巨頭踏在腳下——如果擦去互聯網的標簽,且不說優酷這樣有如此之高資本依賴度竟然還不能實現大規模盈利的後起之秀,就連穀歌當初能否登陸資本市場也尚未可知。換句話說,衡量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價值,或許還存在著隱形的第二張資產負債表。

為此,《首席財務官》雜誌嚐試著用“第二張資產負債表”的方式,去分析一個正在快速上升的互聯網新巨頭——從創立伊嬌就擁有極高眼球關注度的奇虎360——通過財務的語言與形式對其核心競爭力與潛在風險進行另一種理性的表達方式。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360憑借92.2%的用戶滲透率,覆蓋3.77億用戶的實力穩坐互聯網安全行業第一把交椅。同時在資本市場邁出了第一步,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360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就迅速完成了累積用戶、盈利突破和上市融資三級跳,盡管360的“免費安全”市場開拓方式盡顯“強悍”色彩,但誰也不敢否認360已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裏最年輕的大鰐級玩家。

翻開奇虎360的財務報表,360自從2009年開始盈利,淨利潤由2009年的420萬美元增長至2010年的850萬美元。增幅高達102.7%。360的收入來源主要包含互聯網收入和第三方殺毒軟件銷售兩大塊,其中超過九成收入來自互聯網,網絡廣告收入占比近七成。

既然任何財務數據都隻是公司經營的結果,那麼我們就來用第二張資產負債表的方式來衡量一下奇虎360的軟實力。

資產總額

周鴻禕+互聯網入口

先說周鴻禕。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無法忽視周鴻禕對於奇虎360的巨大價值和影響力。

“360能有今天,我認為有幾個關鍵點:融資、殺流氓、推瀏覽器和導航、免費殺毒,還有手機衛士,沒有靠周鴻禕個人品牌和搜索技術融來的幾千萬美元,就不會有奇虎公司;不敢殺流氓軟件,就不會有安全衛士;沒有瀏覽器和網址導航,就沒有360的商業模式和主營收入;沒有免費殺毒,就不可能擊敗殺毒廠商,並贏得民心;沒有手機衛士,360在移動領域就沒有根基。”這是360首席架構師李釗總結奇虎360現階段成功因素的原話。

周鴻禕其人的好鬥和愛折騰在互聯網圈單是出了名的。對外界而言,周鴻禕就是360,360就是周鴻禕,兩者合二為一,無法分離。很顯然,這樣的靈魂人物對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發展更具優勢。在風雲變幻莫測的互聯網行業,創業期的那些快速又充滿風險的戰略決策,由一個擁有足夠資曆和領導力的靈魂人物做出,不僅降低了決策風險,而且執行效率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因為團隊從來不會懷疑這個戰略決策的對與錯。

其實,周鴻禕的經曆非常簡單,早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為了實現“讓中國人用母語上網”於1998年創建3721公司。3721後來被雅虎收購,周鴻禕順理成章出任雅虎中國區總裁。隨後便開始創業,旗下主打產品就是現在家喻戶曉的160安全衛士。最開始周鴻禕創業時才28歲,後來他曾表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當老板,隻是希望擁有一個平台,可以控製一些資源,去創造新產品和服務。

再來看下奇虎360到底在互聯網行業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正如奇虎360副總裁姚玨所說,“用戶上網有兩個必經入門,一是瀏覽器,二是桌麵。360通過安全領域底層,捫,造360安全瀏覽器和360安全桌麵,將用戶流量導人過來,然後通過網絡廣告、遊戲聯合運營等方式實現盈利。”同周鴻禕相似的是,姚玨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互聯網資深玩家。早在1999年就出任搜狐公司財務總監,負責公司戰略規劃及預算,而且曾參與ChinaRcn、焦點房地產網、Goodfeel等並購。2006年加盟奇虎360之初也是擔任財務總監,後來升任副總裁,掌管多個業務部門。

這種將流量變現的模式的確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簡而言之,360先通過安全軟件吸納海量用戶,再將海量用戶轉換為360瀏覽器用戶,最後通過360網站導航和搜索框,將用戶流量變現,

姚玨表示,360的收入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廣告收入,一塊是個人增值服務收入,增值方麵大部分是網頁遊戲聯合運營的收入。不過360最初做瀏覽器與桌麵則是出於提升用戶體驗的目的,“360桌麵整合了社區聊天、視頻、遊戲等日常必備軟件。用戶想玩遊戲,直接在遊戲板塊中找就行了,隻需兩步即可,對用戶而言,路徑最短,很方便,也沒有病毒,用戶體驗非常好,網站導航則通過為用戶提供最常用的網站,如淘寶、團購、遊戲、新聞網站等。由於給用戶提供的都是最需要的內容,用戶沒有感覺到被打擾。但實際上,這些最常使用的應用,我們都會與合作夥伴進行分成。”

對此,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卻認為,占領用戶桌麵才是掌握流量的王道。現在各網絡巨頭都用自己的方式占領用戶桌麵。比如新浪用郵箱和微博占領桌麵,騰訊用通訊軟件占領桌麵,百度用搜索、360也是一樣,它是用殺毒來占領桌麵。這些服務都是剛性需求,隻有占領桌麵,再開拓其他業務才會有更多空間。

被業內戲稱為“山寨之王”的騰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攜擁有3億用戶總數的QQ客戶端作為依托,騰訊在微博、購物、遊戲、音樂等領域的擴展式發展順風順水,其龐大的平台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同樣劍指互聯網入口的360橫空出世,頓時使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充滿巨大的變數,倍感壓力的同行心中不免湧起一個念頭——“360會不會是下一個騰訊”?

不過,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認為,即便大家都占領了桌麵,都是巨頭,但創新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和執行效率方麵還是存在一定差異。以產品開發為例,是否真正摸準了用戶的需求,用戶是否喜歡用。百度的社區產品就很難獲得用戶的喜歡。執行效率也很關鍵。新行業的出現,巨頭相應也會進入,但最後的成敗主要在於自身資源能否很好向新業務傾斜,同時執行效率是否好。如果巨頭做的不夠好,不夠重視新業務,可能這些小的公司就能發展起來,就等於把機會讓給別人了。

負債總額

互聯網公司商業模型的代際轉換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互聯網行業的模式轉換仿佛有線電視的海量頻道一般,如果不能建立起真正有控製力的客戶黏性,用戶點擊鼠標來轉換瀏覽器頁麵的速度甚傘比按電視遙控器還來得容易。

隨著互聯網對生活的侵入日益蔓延,已經演變成類似水、電、氣這些生活中離不開的基礎互聯網服務,如聊天、視頻、瀏覽器、輸入法、殺毒等部是上網必備。提供類似服務的廠商也非常多,特別是行業巨頭涉及的領域。對於這些服務、用戶體驗經驗豐富,在選擇兩款產品吋,基本是“誰的產品好用誰的”。如果兩款產品功能類似,用戶基本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用誰的都是用”,因此用戶的轉移成本非常低。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用戶轉換一個搜索引擎,隻需27秒鍾,幾乎沒有成本。這種說法對搜索服務提供商而言還是非常有壓力的。畢竟這是一個依托用戶流量的行業,流量越高,用戶粘性越高,商業價值才會越大。

眼下曾經一度火爆的開心網正逐漸被用戶邊緣化,根據Alexa網站流量排名顯示,從2010年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僅一年半時間,開心網每日用戶量跌去約65%。資料顯示,新浪微博崛起後,開心網日益被用戶冷落,其用戶關注度已經由火爆時的超80萬人回落到不是10萬人。

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哀傷,互聯網行業的生態原本如此,“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真的是興也忽焉、亡也忽焉。因此互聯網公司時刻麵臨著生存壓力,就算是行業巨頭也難免擔心有一天轟然倒塌,蓋茨所說的“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的論斷絕非故作驚人之語,假設時光倒流五年,誰能料想第一代互聯網先鋒雅虎如今已如此寂寞。

因此各領域大佬均不約而同的開始“多元化發展”,以平衡風險。百度作為中文搜索霸土。市場占有率高達80%以上,在其不斷鞏固根據地的同時亦嚐試多元化,如2007年嚐試的“百度有啊”電商領域,當下進軍視頻行業等,與此同時,新浪、網易、搜狐也聲稱“會加大搜索投入”。新浪是中國最老牌的互聯網公司,主要盈利模式為在線廣告和搜索分成。其豐厚的廣告收入主要靠巨大的用戶訪問量支撐。去年新浪微博異軍突起成為用戶熱捧的對象,微博也為新浪帶來新一輪流量高峰。微博遊戲、微博IM也應運而生。騰訊則是互聯網界典型的“山寨王”,新興業務一旦被認為有市場有潛力,騰訊就會迅速跟進並超越。盡管騰訊行事一貫低調,但行動起來卻“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因此騰訊的多元化一直讓業界膽寒。

電商領域方麵,還屹立著馬雲這樣一位巨人。在互聯網行業,誰擁有巨大的用戶流量,誰就有資格稱王。但誰也不敢保證用戶一直呆著自己的地盤上。因此擔憂從來沒有停止過。唯一的出路就是鞏固大本營,同時發展多元化,將觸角伸人多個領域。

李瑋棟表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市場熱點一年一變,如2008年熱點是網絡社區,2009年變成網頁遊戲,2010年變成團購。由於每年行業的熱點及發展領域都會有所調整,在某個領域已經很成熟的公司,就會擔憂這種領先優勢是否會逐漸衰落。因此這些公司認為最好的策略就是,在所有新興領域都要涉足,不一定要成為第一第二,隻要能提供相同的服務,現有用戶離開的機率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