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A 美國試驗飛機協會(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簡稱EAA)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通用航空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位於威斯康辛州奧什科什市,擁有超過16萬的會員。協會還有自己的博物館(EAA AirVenture Museum)和機場。EAA所組織的活動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自其成立以來每年7月最後一周舉辦的“飛來者大會”(AirVenture)。每次都有上萬架大小各異的飛機從美國各地飛來,吸引了近百萬的觀眾。“飛來者大會”被譽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通用航空盛會,也是一個側重航空運動和航空文化的航展。活動期間還有產品展示會、技術討論會、技術培訓會和精彩的飛行表演。
EAA於1992年在飛來大會期間啟動了“雛鷹計劃”(EAA Young Eagle),即號召EAA的會員作為自願者免費攜帶年齡在8~18歲的青少年上天體驗飛行一次。當時計劃是在2003年飛機誕生100周年的時候,帶100萬青少年飛上藍天,而實際上提前完成了。20年過去了,已經有超過90多個國家的170萬的青少年通過該計劃飛上了藍天,有42000個自願者飛行員參加了該計劃的實施。這些青少年中後來有許多成為美國空軍和通用航空的優秀飛行員。第一個突破聲障的飛行員耶格爾曾經多年擔任“雛鷹計劃”主席。為了讓成人也能有機會飛上藍天,2012年在“飛來者大會”期間又啟動了針對成年人的“鷹計劃”。
其他航空運動協會美國開展通用航空的民間協會,除了EAA之外還有:美國飛機所有者與飛行員協會(Aircraft Owners and Pilots Association,簡稱:AOPA),成立於1939年,擁有40萬會員;美國跳傘協會(United States Parachute Association,簡稱USPA),成立於1946年,擁有34 000會員,每年在220個跳傘區進行300萬次以上跳傘;美國滑翔機協會(Soaring Society of America,簡稱SSA),成立於1932年,擁有12 000多個會員;美國懸掛滑翔與滑翔傘協會(United States Hang Gliding & Paragliding Association,簡稱USHPA),成立於1971年;美國動力傘協會(United States Powered Paragliding Association,簡稱USPPA),成立於2001年;美國氣球協會(Balloon Federation of America);國際直升機協會(Helicopter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已有60多年的曆史,實際上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擁有多個國家的直升機協會作為其會員;等等。
上述各航空運動組織都是民間性質的。美國也有國家性質的航空組織——美國國家航空聯合會(National Aeronautic Association,簡稱NAA),是美國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官方代表。但美國航空運動的具體開展則都是通過上述民間航空運動組織進行的。這些民間航空運動組織在美國航空運動愛好者中的影響更大。
(3)中國的航空運動組織
我國的航空運動是在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的領導和管理下進行的。中心設立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負責管理全國航空體育運動項目,也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航空聯合會及相應活動的唯一合法組織。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Aero Sports Fede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國航協(ASFC),成立於1964年8月,下設飛行委員會、氣球委員會、跳傘委員會、航空模型委員會、懸掛滑翔及滑翔傘委員會、模擬飛行委員會、通用航空委員會、航空教育委員會等十二個分支機構。(全文完)
萬博士的話
祝你航空夢圓
2009年底我去雲南參加全國航空航天模型工作會。會議期間,《航空模型》主編俞敏老師談到,現在很多航模愛好者尤其是青年航模愛好者,在航模的操作技能方麵都有很好的掌握,但對於航空模型裏麵所蘊涵的航空專業基礎知識卻了解較少。由於目前非常缺乏能夠深入淺出且較為係統地介紹這些知識的資料,因此不少讀者經常致信《航空模型》,希望能組織專家撰寫一些相關文章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就此話題,俞老師和我進行了交流。鑒於我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持續參加航模活動,北航畢業留校後又從事飛行器設計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給全校一年級的同學講授《航空航天概論》等課程,還積極組織北航航模隊參加科研類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且做了很多推動此項賽事的工作。雜誌社非常希望我能抽時間準備相關內容,並盡早以講堂的形式在《航空模型》上與讀者見麵。
我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項任務。但當仔細規劃該選題內容時才意識到它的難度。首先,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照顧到各個階段的讀者;其次,要對內容進行合理編排,適合在《航空模型》上每期連載,且前後要相互銜接和照應;再次,要圖文並茂地穿插介紹航空知識和航模知識,尤其在介紹航模知識時能體現其與航空的聯係;最後,要盡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從橫向和縱向兩條線介紹,且選取的內容不僅是讀者最有必要了解的,而且要介紹得精彩以搏得讀者的青睞,有興趣讀後續的文章。
基於上麵的四項原則,我列了一個提綱,準備分“入門篇、提高篇和深入篇”三個階段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每一篇由若幹個專題組成,並隨即寫了一個樣篇(即《航空模型》2012年4月刊登的“人類的航空壯舉”),連同提綱交給航空模型編輯部。內容的安排和寫作的思路很快得到了編輯部的認可,並決定為該係列文章專門設立一個欄目——《萬博士的航空講堂》,同時希望能盡快刊出。
但由於我工作太忙,欄目的開講時間一再延遲。
2011年8月,我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到美國密歇根大學航空航天工程係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工作。在美期間我身處濃鬱的航空航天氛圍中,對美國航空航天大眾教育的深入開展深有感觸,堅定了抓緊開講《萬博士的航空講堂》的決心。結合在美國的航空航天交流與學習之旅的感受,我重新修改了提綱並開始撰寫《萬博士的航空講堂》的係列文章,並終於在2012年第4期的《航空模型》雜誌上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