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裝置控製係統同期改造經驗(2 / 3)

在線分析儀表改造:將相關分析儀的電源電纜連接到UPS電源櫃中;整合色譜儀電子單元和分析單元;色譜網絡布線;色譜工作站組態、分析儀調試。

各改造裝置回路聯校、聯鎖測試、儀表調試。

2.2 項目時間、質量、風險管理

對7個裝置的項目按照檢修時間點進行了細分,製定了時間點控製計劃。在承包商確定以後,車間與設計部門、生產廠家進行了溝通,並做了大量的預製工作。

建立了項目質量控製機製,製定質量規劃,在項目實施中對質量進行控製。涉及項目可能遇到各種不確定因素,包括風險識別,風險量化,製訂對策和風險控製。在施工過程中,對控製係統的每一個節點進行隱患排除工作。

2.3 人力資源和項目溝通管理

在2010年我們就開始進行組織的規劃、團隊的建設、人員的選用和項目責任的劃分等一係列工作。車間先後與主管處室、工藝車間、承包商和施工單位多次進行磋商,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討論和交底。

2.4 項目集成管理

項目集成管理,包括集成計劃的製定、實施,項目變動的總體控製等。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控機製,在項目實施期間每天召開視頻協調會議,把握項目的進展和實施,及時協調解決各種資源的充分利用,解決製約項目進展的瓶頸問題。

3.有效舉措在控製係統改造中的實施

3.1 開發程序、創建平台、確保準確詳細地搜整資料信息

3.1.1 建立各類信息統計標準格式和流程步驟

在統計初期,我們首先製定了所要統計信息的一個標準表格,然後將該表格分配到各單元,每個單元專人統計該部分的信息,統計完後相互交換再次進行交叉確認,最後彙總,再次安排專人進行全麵的核查,所有的信息必須經過文檔和現場實際的核對,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1)原係統點數統計;為確保每個點都被統計在內,對實際應用的控製係統每個卡件下掛的點數位號進行了詳細的統計,然後和統計的各類點數進行對比、核對,確認係統內位號和點數吻合。

(2)原係統I/O點數信息統計:在組態的過程中需要每個點的詳細信息,所以我們從原係統中統計了以下參數:測量部位(位號描述)、回路位號、回路類型說明(如單回路、串級控製回路,純顯示等信息)、儀表位號、儀表名稱、信號類別(如4—20mA、接點等)、分度號(針對熱電偶)、回路供電(220V、24V)、I/O類別(AI、AO、DI等)、測量範圍、工程單位、偏差範圍、高高報警、高報警、低報警、低低報警、偏差高報警、偏差低報警、輸入正反作用、PID正反作用、輸出正反作用、輸入源、輸出源、調節閥正反作用及作用形式(氣開或氣關)、手自動信號是否跟蹤、是否開方、運算形式(穩壓補償)、控製算法及比例積分微分時間等。

(3)原係統安全柵種類及數量統計:為了保證信息的全麵性,我們把每個位號所對應的安全柵種類一一列出。

(4)控製回路說明編製:裝置工藝較複雜,涉及的複雜控製回路也較多,複雜控製回路一般比較重要,為保證改造後能正常使用,我們對每個複雜控製回路內的所有位號信息抓屏保存,便於老係統拆除後進行查詢,也對每個複雜控製回路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5)原流程圖畫麵要求分析:應工藝的要求,所有流程圖畫麵中的內容保留和以前的一樣,畫麵中管線、設備、物料、儀表等的顏色保持現狀,為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對現有的所有畫麵進行抓屏保存。

(6)原主電纜及中間接線箱統計:中間接線箱電纜及主電纜的統計方法和I\O表信息統計方法一樣,分發統計核對,然後彙總到一起再進行核對。確認利舊電纜長度,然後對所有的電纜進行了標識,並且在統計表上標注了哪些是去SIS的哪些是去DCS的,對不清楚地電纜用特別的顏色標注。

(7)原機櫃間、機櫃內布局圖分析:參考原機櫃間的麵積及機櫃布局尺寸,可以很好的完成改造後機櫃的擺放,所以保證所測量參數的正確性很重要,並且參考原係統櫃、安全柵櫃、端子櫃等的位置來合理布局改造後係統櫃、安全柵櫃、端子櫃的位置,可以保證電纜的長度夠用。機櫃內的布局圖細致到具體的位號。

(8)原順控方案的統計:聚乙烯裝置的工藝包專利技術複雜,其涉及的順控程序模塊達260個,必須與工藝技術人員,認真溝通、消化資料及將現有的順控方案全部拷貝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