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發揮網絡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功能(2 / 3)

3.互聯網資源對教學的影響

互聯網是一個把世界各地計算機連接起來的係統,其特點之一就是網絡資源的“海量”和“共享”。對於教學活動來說,我國的教育教學從幼兒教育開始至高等教育結束,而貫穿這其中所有的資料在互聯網上都可以找的到,去除掉一些涉密的資料外,無論是教學的文字資料、視頻資料、習題資料還是參考資料,在互聯網這樣一個理論容量無限大的係統麵前,都顯得如此普通。再加上最近幾年搜索引擎技術的發展,對於一個問題或者事物的搜索,可以在瞬間找到多種答案,慢慢的翻閱圖書檔案查閱資料的行為,被互聯網搜索取代,對於知識的思考,被直接搜索答案取代,那這些情況是不是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停止,學習者隻需要網絡查閱資料就行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但這種情況也表明網絡資源對教學活動的衝擊影響開始凸現。

在我們所認知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實時實地課堂還是網絡課堂,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依靠傳統教材和教學大綱,按照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後按照教師的要求去查閱資料,完成練習和思考,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以形象地比喻為按“套路”出牌。而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方式,沒有固定的目的,隻是根據所要學習的內容去搜索答案,學習者要利用自身的判斷力和理解力去完成資料的甄別和思考,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屬於典型的“盲人摸象”的學習過程,要想完整地掌握一個體係的知識需要大量的歸納和總結過程。這種方式就資料的容量而言確實比較大,但甄別和思考的時間卻比通過課堂教學的體係大的多。兩種方式相比較而言各有利弊,如何使兩種方式相結合,達到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學習為輔,共同促進教學活動的良性發展和進步,更好的完成教學目的,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4.讓網絡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

現在的學習者,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停留在課堂45分鍾的學習時間上,從課堂外去獲取知識,成為了學習這一活動的重點內容。而對於教學而言,在很多情況下還僅僅局限於課堂的教學,所以在很多時候“教”與“學”不成比例,關鍵就在於學習者不滿足於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這個時候,網絡的作用就凸現出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僅以一種方式解決,而在網絡上可以獲得多種不同的方式和結果,這就導致學習者對於網絡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如何對學習者的上網行為進行引導,達到使網絡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呢,可以參考一下幾點:

(1)教學資源結合網絡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對於知識來說,總有一個更新換代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受製於教材的編寫,往往幾年時間才對教授的內容進行一次更新的過程,但是在網絡上則不同,新的知識總是能及時的發布。所以對於教學活動來說必須要保持所教授內容的與時俱進,保證知識的創新性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一方麵,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多采納網絡上的一些資源,比如知識點、案例、習題等內容,同時及時更新教材和教學資源,保證教學內容的“新”。尤其是對於一些知識更新比較快的專業,比如計算機、物流等專業,不要一本教材幾年不動,那樣會使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脫節,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更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就教學活動來說,教師應該多了解網絡上出現的新知識、新內容、新情況,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走在技術發展的前列,這樣才能吸引學習者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