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發揮網絡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功能(1 / 3)

如何發揮網絡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功能

學術交流

作者:張浩

【摘要】當前互聯網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網民年齡逐漸低齡化,網絡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網絡上的資料也越來越詳細和容易獲取。而對於教學活動而言,傳道授業解惑一直是貫穿其中的主要思想。但是麵對新的互聯網狀況,學生可以從網絡上更容易的獲得相關的學習資料和信息,這樣的行為已經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此時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從互聯網獲取資料,如何讓教師也利用網絡中的資料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達到利用網絡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輔助的作用,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和付諸行動的。

【關鍵詞】網絡;課堂教學;輔助

1.引言

2013年6月的中國互聯網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網民中,中小學以下、初中學曆人群的占比分別為11.2%和36.3%,相比較往年來說,網絡在低年齡人群中的升幅比較明顯,呈繼續向低學曆人群擴散的趨勢,和2012年相比,低年齡、低學曆人群成為中國網民的主要增長點。搜索引擎作為互聯網的重要應用,是用戶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工具,而報告中顯示,網絡搜索引擎用戶規模為4.70億,半年的增長率為4.3%,網民使用率為79.6%,而伴隨著無線網絡和手機用戶的發展,截止2013年6月,手機搜索用戶達到3.24億,半年的增長率為11.3%。所有這些數據都顯示出,網民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而在這些行為中,不乏在校學生通過網絡的搜索引擎獲得課堂的教學內容或者輔助內容,通過網絡所進行的學習,已經從學生學會使用網絡開始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種行為是好是壞,如何揚長棄短、促利抑弊,發揮網絡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功能,更好的促進教學活動的效果,是我們因該思考的,也是因該付出行動的。

2.教學活動的轉變

從上世紀90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板書和其他媒體的教學形式,教學活動經曆了一次較大的變革,利用多媒體的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帶來直觀的、圖文聲並茂的、動態的、可交互的學習體驗,極大地節約了老師的上課時間,使課堂教學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更大的信息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次轉變。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又出現了網絡教學這樣一種模式,即利用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實現異地、同時、實時、互動的教學,成為了傳統實地現場教學的強有力補充。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推動了遠程教育的發展,自1999年以來,我國有68所高校獲批開展遠程教育,通過網絡教學的形式,開展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學校”教學的形式,徹底改變了學校的概念,這是教學活動的第二次轉變。

而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網絡技術和平台的迅速推廣,互聯網與教學活動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起來。首先互聯網海量的資源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基礎,無論是教師備課還是學生自習,互聯網在其中的重要性突出顯現,傳統的圖書館被電子閱覽室所取代,查閱資料更多的比例是從網絡這個途徑來獲取。其次不少人會發現在網絡上所獲取的知識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極好補充。教學活動受製於教師水平和方法,還有受教育者的接受理解能力所限,在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效果。而網絡上的資料卻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知識詳細全麵的覆蓋,並且隨時隨地可以查看接收,脫離了課堂45分鍾的限製,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最大的輔助者。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結合在一起,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產生了,這種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就是用課堂教學來搭建主結構,用網絡知識來填充,不過這種模式需要正確的引導,引導的好會成為主結構強有力的補充,引導的不好會對主結構造成巨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