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現狀與對策(2 / 2)

三、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對策

1.製訂個性化的培訓方案

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由於教學內容不同,所需的信息化應用環境不同,決定了培訓內容應因人而異。鑒於此,可將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分為基礎班和提高班兩個層次。基礎班適用於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教學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教師。通過基礎班的培訓,使他們普及現代化教育的理念、規範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方法、學會Windows操作係統應用技術、使用PowerPoint製做教學課件等基本信息化知識。提高班是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把學習內容分為獨立的單元模塊,具體可分為:視音頻處理技術、圖片處理技術、網絡使用技術(以網絡教學平台為應用環境)、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以Flash為應用軟件)、辦公軟件實用技術五個模塊,讓教師根據教學環境的需要和自身的不足進行選課。這樣既既尊重教師的個性差異,使培訓內容與教師的本職工作緊密結合,又能使教師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內學到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效率。

2.采取多樣化的授課形式

筆者在上文提到,由於各教職工的工作性質不同,使得集中授課的高出勤率難以保證。培訓時間成為影響教職工培訓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和彈性學分製是增強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應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授課形式。除了集中授課外,可將教學視頻、相關教學資料上傳到校園網上,供沒有時間參加集中授課的教職工點播觀看和下載學習。除此之外,還可請現代教育中心管理人員和相關專業教師負責網上在線答疑,為培訓提供後續支持。

3.建立完善的評價激勵機製

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的反饋和評估,是整個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的培訓效果如何,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這些要素都要在考評中得到反映。考評可從以下幾方麵進行:高校成立專門的評價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學院督導、現代教育中心管理人員、相關專業教師組成。考核方式采取多樣化,可包括考試、座談、公開評比、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其次,要加強對培訓成果的跟蹤管理。培訓的結束不表示大功告成,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轉變傳統觀念,把現代教育技術真正運用於教學中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對教師培訓成果進行跟蹤分析也是重要的後期工作之一。這項工作由評價委員會以抽查聽課的方式進行評估,把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值得推廣的經驗、需要糾正的錯誤通過不同的階段記錄下來,作為今後培訓的參考數據,有利於經驗的積累和存在問題的及時解決。最後,高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把考評的結果和評優結合起來,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物質上的獎勵,調動廣大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開展教師現代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重要保證。各高校在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的選擇上要針對結合教師的具體情況和學科背景,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培訓的效率。同時,各高校也要把開展教師現代教育培訓作為一項長期任務,長抓不懈,要製定相關政策,建立激勵機製,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教學中發揮現代教育的優勢,以保障現代教育化工作健康、有序、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新.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策略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6):73.

[2]黃忠尼.教育信息化與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J].教育技術,2002(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