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程應用現狀分析
學術交流
作者:陳義輝 郝莉萍
【摘要】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已納入“十二五”期間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通過對一些公開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以及學校的校級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情況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並不盡如人意,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精品課程;共享;資源
一、引言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係統工程,其中包括六個方麵內容: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製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將建設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500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是以高校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麵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麵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
共享資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精品課程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上所發揮的作用,得到了高校師生的普遍認可與高度評價。但是,當前在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待我們去完善或解決。
二、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與推廣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精品課程資源的宣傳、推廣力度還不大,未能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益
目前,學生獲得精品課程資源主渠道是高校建立的精品課資源網站及國家精品課資源網站(www.jingpinke.com),但是知曉率低。除了參評的教師熟悉精品課程網外,其他教師和學生很少知曉並關注這一網站。統計數據表明,對600多名本科生的調查問卷中發現隻有57.03%的大學生知曉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而其他學生對於此項目處於完全不了解狀態,更沒有訪問過精品課程資源網站;56.87%的學生訪問頻率每月低於1—3次,知曉精品課程渠道主要是通過老師或同學告知、學校網站鏈接以及搜索引擎。而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運動的訪問流量,根據其統計數據顯示每天平均有12000名訪問者。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不僅要做好申報、評選,更應該注重在教學中的應用上,擴大在大學生中的影響,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共享應用性差,降低了資源的可用性
精品課程的建設目的在於其資源共享和應用性。現有精品課程非正常運行的數量較多,實際可用的網絡資源有限,優秀資源難以共享。由於技術原因和其他原因,很多課程網站打不開或者沒有訪問權限給使用者帶來很多不便,這樣就達不到為教師、學生服務,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還會影響學習者對遠程學習的態度。比如,大家都知道多媒體課件包含的信息多,數據量比較大,特別是一些視頻內容,由於訪問者的瀏覽器版本不同,網絡帶寬分布廣泛,如果不采取合適的數據處理,不提供適合不同帶寬,不同瀏覽器的版本,將造成很大部分的訪問者由於內容顯示速度太慢,響應等待時間過長,甚至部分內容根本無法瀏覽而放棄,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網站的可用性,影響了資源的共享及可重用性,從而加大了課程網站推廣的難度,嚴重影響了使用效果。
(三)課程資源更新滯後
精品課程資源是在課堂教學和研究中產生和使用的核心資源,並隨著教學和科研不斷更新,這樣的資源才是真正優質的教學資源。教育管理部門對精品課內容有定期更新的要求,例如,教育部在《關於2007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申報工作的通知》中強調,“為加大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力度,申報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後,要保證課程網站暢通,不斷更新上網內容,逐年增加上網的授課錄像,在2至3年內實現全程授課錄像上網。我部將對國家精品課程上網內容更新及全程授課錄像上網情況進行檢查,未通過檢查的課程所在高校將在下一年度限製申報”。但是具體的檢查製度、實施方案還沒有出台。由於缺少有效約束和考評機製,精品課負責人對課程後續的建設與內容更新的重視程度不夠,更新不及時,甚至也有為數不少的課程資源還是申報時的內容,都是一次性建設結束即告完畢,缺乏長遠的維護和使用;導致精品課程成為了課程建設的一個擺設,後續極少投入使用,“信息孤島”現象嚴重。這不僅背離了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其資源的優質性也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