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係銜接研究(2 / 2)

根據《教育部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我們總結出建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係,應從建設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出發,隻有通過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才有可能為中職和高職畢業生繼續發展提供通道。

建設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係,還應考慮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就業為導向,製定適合本地發展要求的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係。目前,廣東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發展名列前茅,已經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當前環境下,為了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需要大量的中、高級技能型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提高服務發展實體經濟的能力。

3.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係建設

對目前中高職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係進行合理配置,構建以“能力本位”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模塊式課程體係,即由公共基礎、職業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能力拓展、職業綜合實踐與資格證書五個模塊組成。取代傳統的三段式課程體係,即“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各個模塊充分體現出中高職課程層次的分明、形成梯度,課程和職業資格考證也得到了有效的銜接。

高職院校在設置公共基礎模塊課程時應與中職課程相銜接,能夠使學生達到專科學曆的文化知識水平,為學習專業知識、形成職業技能和接受繼續教育打好基礎。例如,高等數學應以“必須、夠用、加強應用”為原則,提高應用高等數學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職業基本能力模塊需由培養該專業相對應的崗位、職業基本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組成。例如,我們以電子信息專業的電工技術課程為例,高職院校在開設此課程時應與中職的電工基礎課程銜接,來加強電工知識的應用。在教學上,此課程應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會使用電能表、功率表和兆歐表等電工儀表,會接電動機的控製電路,會查找和排除電路故障,培養職業基本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模塊的課程是對學生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和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實現培養目標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樣,我們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單片機課程為例,單片機課程為本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在中職階段開設的單片機技術基礎課程內容大多是用彙編語言以MCS-51係列單片機為主,講授單片機的硬件結構、指令、軟件編程,而在高職階段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教學內容應提升到單片機接口技術及通信技術、I/O口擴展技術,同時也會學習其他類型的單片機,如,AVR單片機等。本模塊通常采用項目式教學,可以根據當地企業需求,開發一些相關項目,實現中職學生的中級技能向高職學生的高級技能水平發展。

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設置是在學生掌握職業基本能力、職業基本核心能力模塊課程的基礎上,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模塊。

綜合實踐模塊課程的設置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所設。此模塊要求課程的設置既要堅持就業導向,又要為中職學生提供升學機會。高職各模塊專業課程大都有實訓課程,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中職學校已經完成的相關考證,避免職業資格考證的重複,實現中高職職業證書的合理銜接。

三、總結

當前中高職銜接既是職業教育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個極難抓住其本質的問題。大量事實證明,中高職課程銜接國外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在於中高職課程銜接,課程內容銜接作為銜接的核心內容和最終落腳點。最終,應根據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建設以“能力本位”的模塊式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係,課程設置與職業技能鑒定接軌,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的實質性銜接。

參考文獻

[1]王紅梅.試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課程的銜接[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46-147.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35.

[3]李玉龍,何榮譽.中、高職“數控編程”課程教學銜接研究[J].職教論壇,2012(5):32-33.

[4]魯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2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Z].2012,3.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高職銜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年度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教改項目《中高職銜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高職學段教學標準研究》(項目編號:JGXM)。

作者簡介:陳曉寧(1981—),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圖像處理、數字信號處理、圖像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