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係銜接研究(1 / 2)

中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係銜接研究

學術交流

作者:陳曉寧 朱彩蓮 楊潤豐

【摘要】中高職銜接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本文認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核心應是課程體係的銜接,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銜接為例,分析了當前課程銜接的狀況,從對具體課程內容的分析出發實現中高職課程的明確定位及銜接,最後提出了如何整體優化中高職課程體係、有效實現中高職課程體係科學合理的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中高職銜接;課程銜接

我國中高職教育銜接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中高職教育的接軌,但不論是銜接的廣度還是寬度都尚處於初步階段,缺乏完善的體係,銜接過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建立中職與高職的有效銜接,是職業教育體係完善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關於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中,關鍵研究重點應是關於課程體係銜接的研究。

建設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係,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的主要內涵之一,是當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目前中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銜接的現狀,提出改革當前的中高職課程體係,旨在提高中、高職學校的整體辦學效益,推進高職、拉動中職健康持續發展。

一、目前中高職課程體係銜接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目前中高職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麵:

1.中高職課程設置存在文化素質層次的脫節

對於大多數中職學校而言,他們更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的基礎文化知識的積累。在對專業課程體係設計時,重點加強了技能課程教學,削弱了必要的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沒有充分認識到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係,中職教育還應承擔為培養高職教育人才打基礎的任務。通過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對口班學生的調查,發現中職學生普遍英語,數學,計算機課程基礎非常薄弱,原因就是在中職教育中學校對這些課程設置的課時太少。這就導致中職學生進入高職後,對於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單片機等課程不能適應,出現學不懂、跟不上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因此這些課程的教受就存在很大的障礙。

2.中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有嚴重的重複現象

大多數中職學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升入到高職後,都會重複的學習很多專業課程。通過對比中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發現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在很多內容上都是重複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而且通過調查,大多數學生對這樣的情況非常不滿,覺得在高職沒有學到更多的新知識,而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

3.高職與中職職業資格考證不銜接

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說明。發現本專業大多數學生在中職階段已經完成了相關的一些電子技術類考證,例如中級維修電工證,電子測量證等。但是在進入高職後,高職學院也安排學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取得了相關證書,造成時間上和資源上的極大浪費。同時也發現,有些高職安排的考證需要學生有相關的知識基礎,但是他們在中職卻沒有學習這些理論,造成考證通過率非常低。中高職職業資格證書的這些不銜接現象,不僅造成學生和老師的實際浪費,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們考證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中高職銜接課程體係的建設

1.目前存在的思維障礙

如何才能實現中高職課程銜接?這是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關於這個問題爭論的核心即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什麼。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技能層級說與人才類型說。技能層級說認為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從技能的等級來區分,比如說高職教育定位在培養高技能人才。而另一種觀點則是從人才分類理論出發,其主張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中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單從職業資格證書考級情況看,高職學生的等級就未必高於中職學生技能,因此關於層級說顯然存在明顯漏洞;雖然在一定範圍內人才類型說可以解釋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差別,但在很多情境下它也是明顯乏力的。如果按照這一理論,中職學生就不能學習技術了嗎?這樣的觀點顯然是不對的。通常在許多領域,是無法區分技術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的。這兩種觀點都忽視了辦學實踐的複雜性,卻成了實現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障礙。

大量的事實證明,我們可以在定位清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確定課程內容,也可以根據教學經驗確定的課程內容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才有可能正確的定位中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隻有深入到中高職教育的課程內部,才有可能使得中、高職業教育銜接合理。

2.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係建設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