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人心(一)(2 / 2)

宋徽宗看到蔡京年老病重不能用事,再加上蔡京前些時候多次反對他聯金抗遼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構想,索性命他致仕,在家好好調理病體,任命餘深接替宰相一職。蔡京一向善於揣摩宋徽宗的心思,對於此事的原委自然是心知肚明,怎奈身體一直不見好轉,趙佶新任的宰相餘深又是他以前的親信,多少算是照顧了他的感受,蔡京也隻能忍下這口氣,雖是在家賦閑,他卻通過餘深和兒子蔡攸時刻關注著朝中局勢,隻待他病情一有好轉,便可東山再起。殊不知餘深、蔡攸與他卻是同床異夢,他們各有有自己的想法。

餘深雖是經蔡京引薦躋身高位,多少有些不光彩,但他卻與蔡京為人不同,還算比較正直敢言。餘深自與蔡京結黨後,深得徽宗皇帝寵信。大觀三年科舉大比,餘深是主考官之一,禮部唱名時,他聽到堂弟餘光庭名列前茅,認為自己理當避嫌,不宜錄取自己的兄弟,其他主考官不讚成,他就奏請宋徽宗不予錄取。之後過了三年,餘光庭再次入試,依然名列前茅,宋徽宗聞其名而深為賞識。由此可見餘深並不是一味借助權位謀取私利。他接替蔡京任宰相之後,對蔡京施行的一些勞民傷財之舉多有改正。

蔡攸本是蔡京長子,十足的一個浮浪公子,胸中實無半點筆墨,隻因善於逢迎媚上,深得宋徽宗賞識,抬舉他做了龍圖閣學士兼侍讀,後又升任宣和殿大學士。其中多有俊才博學之人,隻有蔡攸懵不知學,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領袖其間,很多人心中對他甚為鄙薄,並不服氣。

一開始蔡攸與父親蔡京的關係倒是頗為融洽,後來因與蔡京爭權,父子兩人開始互相傾軋,蔡攸倒向童貫,與他聯手對付自己的父親,加之一些人從中挑撥,從此父子失和,漸至反目為仇。此次蔡京病重難愈,蔡攸立即心急火燎而來,一進門就上前抓住老父的手做診脈之狀,並一臉急切地詢問蔡京病情如何。蔡京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回說病情無礙,蔡攸聽罷即以宮中事務繁忙,急急轉身離去。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客人弄了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唯有蔡京明白蔡攸這番作為的深意,等到他離開以後,蔡京一臉落寞地對眾賓客道:“你們一定不明個中緣由,這個逆子是想因為我有病而罷了老夫啊!”過了幾天,宋徽宗果然下詔命蔡京致仕。蔡攸又因四弟蔡眥受父親鍾愛,多次請求殺掉蔡眥,宋徽宗不許。可見父子天倫、兄弟悌義在權力麵前,實則淺薄無比不堪一擊。

童貫沒有想到受此一場虛驚,竟然扳倒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心中頗有幾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感,至於接替他的餘深,職曆尚淺,如何能與他這個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手相鬥,今後這朝廷宋徽宗是老大,他就是老二。童貫滿麵春風地到蔡京府上幸災樂禍了一番,直到蔡京一臉鐵青,方才心滿意足地轉身離去。

如今蔡京這棵大樹倒了,童貫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開始打濟南府的主意。濟南府知府張觷本是蔡京引薦的,現在是時候收拾他了,隻因張觷為官政聲一向很好,一時之間找不到借口罷免了他的職位。此時恰逢劉豫被言官彈劾,童貫覺得這是個機會,劉豫在他手下做事有一段時間了,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童貫發現此人很有些手段,派他去濟南府正是個合適的人選,就這樣,劉豫被宋徽宗任命為濟南府通判。

劉豫到濟南府上任之後,倒也沒有忘記童貫交代他的事情,收羅了城中一幫閑漢無賴,監視張觷的動靜,希望能夠抓住他的把柄。誰知張觷為人素來正直無私,並無半點劣跡,相反濟南府百姓對他口碑極好。一連數月下來,劉豫愣是沒有發現半點張觷行差踏錯的地方,也就無從對他進行彈劾。童貫早已失去耐心,數次派人前來催促,斥責他辦事不力,劉豫心中鬱悶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