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人心(一)(1 / 2)

宋江在淄州府衙中見到了安堯臣,安堯臣今年四十來歲,生性忠貞耿直,原先本在京城為官,隻因上書宋徽宗反對與遼作戰,惡了童貫,因此被貶到淄州做知州。宋江知道他是個政事好手,有心收為己用,安堯臣在宋朝鬱鬱不得誌,被宋江一番勸慰,終於被他說動了。宋江仍舊讓他做淄州知州,協助蔣敬辦理大軍的糧草轉輸,孔厚則調到軍中聽用。

卻說宋軍潰兵逃到濟南府,知府張觷得知關勝全軍覆沒,不由得大驚失色。他自上任之後,對關勝極為倚重。關勝也不負所望,在他的精心訓練下,濟南府的駐軍一掃先前的頹廢之氣,變得龍精虎猛,戰鬥力大大增強,比之寇見喜的禁軍也不遑多讓。更兼關勝深通韜略,用兵一向小心穩重,不隻是在濟南府,在整個京東東路關勝都算是屈指可數的名將,沒想到竟然折戟在青州城下。

張觷此時已經亂了方寸,向楊時無奈道:“濟南府原有四千守軍,前番被關勝帶走兩千,如今看來是指望不上了,城內守軍現在隻有半數,又無宿將統領,如若賊人於此時來攻,隻怕是難以守住啊。”

楊時道:“大人所慮甚是,但目前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據回來的士卒講,宣讚將軍在與賊人交戰之時,中箭身亡,關都統與禁軍在為宣讚報仇的事情上,言語之間起了衝突,那些逃回來的禁軍士兵少不得在寇見喜麵前搬弄是非。此人一向看不起我等,又極為護短,宣讚是他的得力愛將,如今死於非命,當初又是大人請求他派人協助關都統攻打青州城的,我怕他會歸咎於大人,對大人不利啊!”

張觷不以為意道:“當時乃是為了國家大事,寇見喜於情於理都該出兵相助我軍,我看他也不像是不明事理之人,龜山先生多慮了。”

楊時規勸道:“話雖如此,但人心難測,大人不可不防啊!即便那寇見喜不想追究此事,但難保沒有小人從中挑撥生事,對大人不利。”

張觷聽出楊時話中有話,不禁留上了心,問道:“中立,你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楊時壓低聲音道:“不敢隱瞞大人,我最近確實是發現了一些事情,濟南府通判劉豫行跡頗為可疑,頻頻與一些不明之人來往,此人本是經過童貫舉薦,被官家派到濟南來的。最近朝中傳言童貫與蔡京不和,而大人則是蔡京舉薦而來的,那劉豫暗中的小動作隻怕是針對大人的。”

張觷最怕卷進這些官場的爭鬥之中,聽了楊時這番話,不覺頭大,當即向他請教道:“那依先生之見,我該怎麼做?”

楊時道:“大人應該主動去向寇見喜解釋清楚,對宣讚之死向他表達歉意,先行消除了彼此之間的隔閡,以防那劉豫借此事大做文章,挑撥大人與寇見喜之間的關係。至於濟南府的防務,大人倒是不用太過擔心,賊人若是前來攻打,寇見喜定會出手相救,濟南府一向是京東軍事重鎮,皇上之所以在此派駐禁軍就是為了防衛濟南府的安全,寇見喜若是見死不救致使濟南府被攻陷,他也逃脫不了罪責。更何況大人是經由蔡京舉薦來的,我若是寇見喜的話,就應該兩不得罪,他沉浮宦海多年,這點道理不會不明白。”

張觷頷首道:“多謝先生點撥,先生一席話,頓時我有撥雲見日之感啊!我這就前去拜訪寇總管,先生可隨我一同前去。”

兩人來到寇見喜駐地,向他說起關勝兵敗青州,不勝唏噓,對於宣讚戰死一事,張觷一再致歉,寇見喜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張觷今日的來意,連稱不敢,並向張觷保證,若是賊人前來攻城,他定會率領禁軍同城內守軍共同迎敵,為死難的將士報仇血恨,張觷與楊時不覺暗暗鬆了口氣。

再說那劉豫本是河北東路永靜軍阜城縣人,出身於務農世家,自幼缺乏教養和德行,曾偷同學的白金盂和紗衣。元符年間劉豫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殿中侍禦史,後來受到言者攻擊,朝廷追究前事,將其削職。劉豫別的本事不大,但對於為官之道卻是極為精通,平日裏多到童貫府上走動,因此深得童貫的賞識,於是童貫在趙佶麵前代其求情,趙佶便將他下放到了濟南府任通判一職。

濟南府在京東兩路的地位舉足輕重,童貫早就想將自己的勢力深入此處,隻因當時蔡京當政,聲望正隆,讓張觷得了濟南府知府的位置,童貫對於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不曾想禍從天降,童貫在元宵會上被人行刺,幸虧他反應夠快躲過一劫,蔡京此時已是七十餘歲高齡,被這一場虛驚唬得不輕,就此一病不起,雖經無數名醫診治,病情始終不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