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楊誌力劈鎮三山(1 / 2)

朱武這番宏篇巨論,直說得宋江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這簡直就是翻版的二龍山對啊,不但將山寨麵臨的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而且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並規劃出了山寨今後的走向。宋江自認為對朱武的才能有很充分的了解,並且給予了他山寨軍師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朱武的能量,水滸傳中說他“智可張良比,才將範蠡欺”,一點都沒有誇大。

宋江肅容道:“軍師高瞻遠矚,思慮宏遠,真有張良之謀、諸葛之智,今日一番話更是高屋建瓴,字字珠璣,頓教宋江有醍醐灌頂、撥雲見日之感,不僅使山寨免於覆亡之厄,更為眾家兄弟指出了一條明路,宋江替山寨的眾位兄弟謝謝軍師。宋江得軍師相助,何愁大事不成?軍師請受宋江一拜。”說完宋江一揖到地,向朱武拜了下去。

朱武大吃一驚,哪裏敢受宋江如此大禮,趕緊上前扶住宋江道:“哥哥千萬使不得,小弟如何受得起,這豈不壞了山寨名分?”

宋江堅持道:“宋江今日這一拜,是為了山寨的存亡保續,不涉其它,軍師理當受此一禮。”朱武無可辯駁之下,隻得誠惶誠恐地受了。

宋江此舉一方麵確實是感激朱武為他做的這一番戰略規劃,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向山寨眾人表明他絕對支持朱武此番戰略規劃的心意。宋江向朱武行過大禮後,環視了一圈山寨眾頭領,問道:“不知諸位兄弟對軍師的這番提議有何意見?”

眾頭領中大多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能夠提出什麼意見,再加上朱武這番話有理有據,即使是楊誌、武鬆這些有見識的人也是聽得心悅誠服,於是齊聲答道:“軍師見解高明,我等俱都沒有異議。”

宋江大喜道:“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就請軍師擬定一個方案,對山寨進行改革整頓。”

朱武上前道:“謹遵哥哥命令,朱武已經擬定一個大致的方案,正要向哥哥說明。”朱武邊說邊從衣袖中取出一紙文卷,遞與宋江。

宋江沒有想到朱武辦事效率竟然如此之高,事先就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心中對他不由得又高看了幾分。宋江接過朱武遞來的文卷,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沉思片刻道:“軍師策劃周全,所論甚當。隻是這改換稱呼一事,猝然為之,隻怕會疏遠了眾兄弟之間的感情,容後再議,其他的事情就按軍師的意思辦。”

朱武想了想,覺得宋江此言不差,就點頭同意下來,接著宋江說起清風山的事情道:“清風山、桃花山與我二龍山為青州境內的三處山頭,相互依托,互為唇齒。如今清風山遭到官軍圍捕,情勢告急,一旦被官軍打破,下一個官軍要對付的就會是我們,依我之見,我們要及早發兵援助他們,隻是不知此次領軍圍捕清風山的將領是誰?”

朱武接道:“哥哥此言甚是,小弟已經查得明白,此次領兵前來的是青州知州慕容彥達手下的兵馬都督黃信,有一身好武功,善使一口喪門劍,一向負責青州地麵的治安工作。這廝甚是無禮,曾揚言要抓盡我三山弟兄,因此人稱‘鎮三山’。隻因那劉高殺了王英之後,深怕清風山不肯幹休,於是將事情上報到了州裏,清風山頭領燕順和鄭天壽也確實帶了兵馬去找那劉高,欲為王英報仇,卻被清風寨的副知寨花榮殺敗,隻好退保山寨,同時向我們發出求助。慕容彥達得到劉高的稟報,就派了這黃信帶領一百馬軍兩百步軍,會同清風寨的人馬,共計五百兵馬將清風山給圍了個水泄不通,晝夜不停地攻打,隻因清風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雙方就僵持了下來。距今已經過得十多日,小弟尋思那清風山向以劫掠維持生計,如今被官軍圍困,斷了生計,隻怕堅持不了多久。”

宋江聽說圍攻清風山的是黃信,倒不十分在意,此人綽號鎮三山,叫得倒是響亮,但若說到真實本領,也隻能鎮得住清風山與桃花山,至於二龍山麼,楊誌、武鬆、魯智深隨便一人也不是他能夠應付得了的。

“軍師既已打聽明白,我們即日就可興兵。不是宋某自大,黃信的名字我也有所耳聞,武藝還算高明,但比起山寨的眾位弟兄,卻是不夠看的。倒是那清風寨的副知寨花榮不可小瞧,宋江曾與他有過交往,此人武藝精熟,槍法過人,更是練得一手好箭法,有百步穿楊之能,若是能得他上山相助,山寨定會更加興旺。”宋江在眾人麵前絲毫不掩蓋對花榮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