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機中創造財富
麵對每天在眼前溜來溜去的商機,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把握住機會?機會往往隱藏於縹緲的表象後麵,又如此來去匆匆。一般來說,機遇對每個人是平等的,想揭開機遇的奧秘,我們必須眼光敏銳,頭腦靈活,時時錘煉自己的“火眼金睛”,才能找到隱藏的金子。
在我們一生中,機會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它燃燒的時間雖然很短,卻能帶來巨大的能量。也許隻有那麼一次小小的機會,就能讓我們獲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們要勇於發現機會,敢於捕捉機會,大膽地利用機會,在商機中創造財富。這堂課程,或許之前你已經學過了,那麼現在就來看看猶太人會怎樣教導你。瞄準商機,迅速出擊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機會是上帝的別名。”在猶太人看來,商機是難以捕捉的,一旦聞出了它的味道,必須及時作出決策,稍微遲緩一點就會痛失良機。所以,要準確把握住商機需要果斷地作出決策。如果一直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肯定是辦不了大事的。該出手時不出手,把時間拖得太久,那時候,財富早落入了他人的口袋。
所以,《塔木德》上說:“僅僅知道等待和忍耐,不是真正的聰明。”
因為金錢是經不住時間的損耗的,同樣是1元錢,1年後價值可能就是現在的09倍,而兩年後價值可能就是今天的08倍,三年後則僅僅是今天的07倍。所以,商人要善於捕捉商機,果斷地下決心,其實,能否抓住商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於決策是否果斷。當很多人同時發現機會的時候,你必須搶在別人之前作出決策,這樣才有可能抓住。
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賺錢必須學會審時度勢,迅速果斷,這樣才能占據領先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單有識別信息的慧眼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決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畏首畏尾、不敢決斷是賺錢大忌,這會讓你一次又一次地痛失良機。
那些看到機會,並能迅速抓住的人,自然會得到幸運之神的垂青。至於那些看到機會卻又眼睜睜讓它溜走的人,也隻能看著財富的美夢破碎。
有一個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富翁非常喜歡這隻狗,於是就在電視台發了一則尋狗啟事:有狗丟失,歸還者,付酬金1萬元,並有一張小狗的彩照充滿大半個屏幕。啟事發出後,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狗。富翁太太說,肯定是真正撿狗的人嫌給的錢太少,不肯送還,因為那畢竟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啊!於是富翁把酬金改成2萬元。原來,一位乞丐在公園的躺椅上打盹時撿到了那隻狗。但是,乞丐並沒有及時地看到這一則啟事。當他知道送回這隻小狗可以拿到2萬元的酬金時,他興奮極了,他這輩子也沒有交過這種好運。他想自己以後再也不用流浪街頭了。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便抱著狗準備去領那2萬元的酬金。他幻想著自己住在舒適的房子裏,先安安穩穩地睡一覺,然後再想想自己應該做點什麼小生意,過完以後的日子。他邊走邊想,當他經過一家大百貨公司的牆體屏幕時,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現在已經變成了3萬元。乞丐想:這賞金增長的速度倒是挺快的,這狗到底能值多少錢呢?他改變了主意,又折回他的破窯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兒。第四天,懸賞金額果然又漲了。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乞丐沒有離開過大屏幕,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他的窯洞,決定把狗送還給他的主人。
令乞丐傷心的是,那隻狗已經死了,他的所有夢想也破滅了。因為這隻狗平日裏在富翁家吃的是鮮牛奶和燒牛肉,而它對這位乞丐從垃圾桶裏撿來的食物根本接受不了。
乞丐雖然渴望財富,但是他卻沒有抓住得到財富的機遇,所以隻能看著它溜走了。機遇麵前,我們需要的是迅速出擊,而不是等待。欲望無窮無盡,而機會卻稍縱即逝,很多時候,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斷的行動,不但不能滿足我們的欲望,反而會讓我們把原先擁有的東西也失去。這個道理,猶太人一直都懂得。
盡管猶太民族最善於等待和忍耐,但他們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則的。如果猶太人認為某生意確實有利可圖,他們自然會時刻關注事態的發展,一旦發現它有利可圖,他們會立刻抓住,不讓他人得逞;如果他們發現某生意不合算時,即使是投資再大,他們也會斷然放棄,與其長痛,不如短痛。
因此,猶太人在決定從事某某項投資以後,一般會製訂三套計劃,分別對應著投資一個月後、兩個月後和三個月後。
一個月後,如果發現實際情況與預測有出入,他們一般還是按兵不動,繼續地追加資本;兩個月後,如果實際情況仍與預測有出入,那麼既然不放棄,果斷地繼續追加資本;第三個月後,倘若情況依然是不理想的,同時無法證明它有好轉,那麼猶太人就會果斷地放棄這項投資。
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及時懸崖勒馬,重找出路,才能使他們沒有放過下一個機會。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還會錯過星星。猶太人這種適可而止、幹淨果斷的習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財富品質。
19世紀中葉,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的加州傳開來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於是紛紛奔赴到加州。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淘金隊伍。他和大家一樣,曆盡千辛萬苦,趕到了加州。淘金夢是美麗的,做這種夢的人很多,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一時間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也是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而且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的氣候幹燥,水資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圓了自己的致富夢,反而喪身在此處。
小亞默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大多數人一樣,不但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一天,小亞默爾望著水袋中一點點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的人對缺水的抱怨,小亞默爾突發奇想:淘金的希望簡直是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小亞默爾毅然放棄了對金礦的努力,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了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把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他又將水裝進了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挖金礦的人。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你千辛萬苦地到加州來,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做起了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亞默爾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著他的水。把幾乎毫無成本的水賣了出去。就當淘金者都空手而歸的時候,亞默爾就又在盤算如何利用這賣水賺到的幾千美元,做一筆小生意了。因為這幾千美元在當時也算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
這個小故事又給我們上了一堂課:飄在天邊的財富夢想雖然美麗,但是太虛無縹緲,懂得抓住身邊每一個機遇,才是最明智務實的做法。
通常,在特定的時間裏,各方麵因素配合得恰當,就會產生有利的條件。但這種有利條件不會一直存在,更不會一直等你,誰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珍視商機,小事也可獲大利不要以為賺大錢一定要去挖金子、造飛機、賣石油。猶太商人的經驗是,一個高財商的人,隻要有機會,不管是大還是小,他們都會抓住不放,讓自己從中賺到錢財。
猶太人哈同,1872年來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24歲,年輕力壯,但身上除了穿著外,幾乎一無所有。他立誌來中國賺錢發財,但自己一無資本,二無專業知識和技術。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因自己長得身體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門工作。要在別人是不願幹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輕高大,卻屈於當站門雇員。而哈同卻不那麼想,他認為看門賺來的錢是一種報酬,沒有丟臉和失身份的感覺。另外,他更有深層次的考慮,“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在這份工作上找到個立足點,今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積蓄力量,最終要找到能賺更多的錢的路子。
哈同在當看門工時,非常認真,忠於職守。晚間,他利用一切可用時間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的書籍,知識增進很快。老板覺得此人工作出色,腦子機靈,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
哈同一如既往,工作業績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這時,他的收入大為增加了,早懷壯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知足。他認為自己創業時機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離開了打工崗位,自己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哈同自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以經營洋貨買賣為主。他看到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相對比的競爭品不那麼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因此,他的經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
幾年間,他賺了許多錢。
隨著資本的增多,哈同沒有放緩自己追求,開始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他買入的土地往往從一些急於等錢用的人獲得,所以他把價錢壓得很低,賣主不得不就範。接著,他將低價買入的土地租給別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後收回,這樣連房產也歸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供出租,從中獲取驚人的利潤。就這樣,他成為大富豪。
野心勃勃的哈同來到上海時,無疑是想要賺取巨額利潤的。但天上不會掉餡餅下來,大利通常離不開小利和小事。當你對每一件小事都盡心盡力的時候,也許就能發現其中蘊涵的商機,順利獲得夢寐以求的大利。
猶太人羅伯特是一家生產牙膏企業的總經理。在牙膏廠開辦的最開始一段時間裏,他們的牙膏產品由於製作精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公司的營業額也是蒸蒸日上。在企業剛開辦的前幾年,營業額的增長速度竟然能達到50%。這可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成績,能夠達到這種水平的公司也絕對算得上是品質優良!
但是到了企業開辦的第九個年頭,羅伯特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的業績開始停滯不前,不僅如此,在有的月份裏竟然還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麵。這樣的業績讓一向心高氣傲的羅伯特感到不滿,但是他也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改變這種局麵。因此,為了解決企業所麵臨的窘境,羅伯特立即著手召開緊急會議,很快,全國各個分公司的經理全都被召集起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
在會上,羅伯特通告了當前所麵臨的不利局麵,並希望大家能夠獻計獻策,幫助企業渡過這個難關。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商討,仍然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決議。
會議進行到第三天的上午,羅伯特意外地接到一個年輕人打來的電話。那人在電話中自稱是羅伯特公司的用戶,並說有一個辦法能夠解決當前的困境。羅伯特一聽,高興得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他急忙讓那個年輕人趕到這個會議室。
一小時後,那個年輕人來到了會議室。他禮貌地打過招呼之後,對羅伯特說道:“我聽朋友提到了貴公司所麵臨的困難,而且也想到了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我可以將這個方法告訴你們,但是有一個條件:如果你采用了我的建議,要向我支付5萬美元,假如貴公司年底贏利超過20%,你需要再支付我5萬美元。”
聽了年輕人的話後,羅伯特感到非常生氣,心中暗想:竟然向我提出這樣過分的條件?於是對那個年輕人說道:“你可真是獅子大開口啊。你不覺得這樣做很過分嗎?我可以馬上就把你趕出去!你信不信?”
那個年輕人回答道:“總經理先生,我完全相信您的話。不過請您也不要誤會我的話,如果您聽了之後覺得我的建議行不通,或者是您不願采納,您完全可以把它丟棄在一邊,一分錢也不必支付。但是如果您覺得它確實有效,甚至能夠幫助您的企業渡過難關,那時您所獲得的利潤和這10萬美元相比,究竟孰輕孰重呢?”
羅伯特餘怒未消,暫時壓製住心頭的怒火說道:“好。我答應你,我倒要看一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說吧!”
隻見那個年輕人從口袋裏拿出一張字條,並把它遞給了羅伯特。羅伯特帶著怒氣接過那張字條,看了一遍。令人驚奇的結果出現了,羅伯特看完那張字條後立即轉怒為喜,而且馬上從口袋中掏出支票本,為那個年輕人簽了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在將支票遞給那個年輕人的時候,羅伯特對他說:“難怪你敢誇下海口,你提出的方法還真稱得上是舉世無雙的妙招,好樣的。”
那張字條上究竟寫了些什麼呢?在那張字條上,年輕人隻寫了一句話:將所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徑擴大1毫米。大家試想一下,每個消費者擠出比原來粗1毫米的牙膏,全部加起來每天消耗的牙膏量就會多得多啊。所以羅伯特會毫不猶豫地向他支付10萬美元。
在這之後,羅伯特馬上著手進行新包裝的更換,將牙膏管口的直徑擴大了1毫米。在更換了牙膏包裝之後,企業的效益明顯地好轉,在當月的考核中,企業的營業額足足增長了30%。
因此,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我們不排除運氣,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挖掘藏在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機會。隻有這樣,你才能得到財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謹小慎微,對商機感冒猶太人做生意最講究以速度取勝,認為一個人經商能否成功,至少80%是與出擊速度相聯係的,隻要能夠謹小慎微,對商機感冒,然後再做到迅速出擊,這樣可以先人一步。
“我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這是《羊皮卷》中的一句話,它闡述的正是機遇的重要性。
要想成功,雖然努力必不可少,但機遇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時你抓住了機會,就能在短期內迅速獲得成功;相反要是錯失良機,不僅要白費很多力氣,最終還可能與成功擦肩而過。機遇往往在瞬間就決定了人生和事業的命運,抓住了機遇,就等於抓住了成功。
機遇並不是時時存在的,它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所以要想抓住機遇,就要有一雙善於發現機遇的眼睛,並不失時機地將其抓住,隻有這樣,你才能先人而行,取得成功。在這方麵很多猶太人的例子很值得借鑒。
伯納德·巴魯克是著名的美國猶太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歲就已經成為人盡皆知的百萬富翁。他的成功正是他善於發現並抓住機遇的結果。
和別的猶太商人一樣,巴魯克在創業伊始也曆盡千辛萬苦,但他擁有一雙善於發現事物之間聯係的眼睛,在常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魯克卻能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聯係,並從這種聯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意機會。
1899年,即巴魯克28歲那年的7月3日晚上,他在家裏忽然聽到廣播裏傳來消息說,聯邦政府的海軍在聖地亞哥將西班牙艦隊消滅,這意味著很久以前爆發的美西戰爭即將告一段落。
7月3日,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營業,但私人的交易所則依舊工作。巴魯克馬上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大把吃進股票,那麼就能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