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拘無束地快樂“玩”琴(1 / 2)

無拘無束地快樂“玩”琴

音樂漫話

作者:陳音來

女兒的父母和爺爺都是小提琴專業,再加上一個業餘小提琴家的外公,小提琴在女兒的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自打來到娘胎起,她就每天都聽著小提琴的聲音。

記得女兒出生一個多月後,聽到我練琴,已是一副習以為常的神情,眼睛慢慢朝琴聲看來,很安靜,好像這個熟悉的聲音,本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女兒的第一把小提琴,是她爸爸德奧巡演時,在薩爾茨堡給她買的禮物。一回到家,她爸爸就迫不及待把這把袖珍小提琴塞到了她手裏,那時女兒才三個月大,卻很自然地一手拿琴,一手握弓,任我們擺布,乖乖地照了一組十分有小提琴家氣勢的照片。爺爺奶奶看到後,認定孫女學小提琴是必然的趨勢,於是早早地買好了一把小小的八分之一號小提琴,女兒兩歲時得到了這個禮物。

女兒有了自己的琴,常常“鋸”琴玩。我們放任她自由自在地玩琴,直到滿四歲,她爹說:“從今天起,你正式學小提琴了。”

一切似乎順理成章。熟悉的琴,熟悉的琴聲,她的學琴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自那以後,她爹每天對女兒連哄帶誇,既當老師又當陪練。女兒的進步很快,幾個月後就在幼兒園為小朋友們演出了。再往後,每年小學的校慶活動,都少不了她的小提琴獨奏。

有一年我們去西班牙度假,因為我們的四重奏在假期後馬上有演出,女兒在學校也有演出,為保證演出質量,三個人都背著琴,夾在一堆遊客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為了讓女兒保持新鮮感,我們從沒要求她用很多時間練琴,隻有一條鐵的紀律,每天沒練過琴就不能看她喜歡的卡通片。所以,女兒的練琴積極性很高,經常是她催著她爸爸:“快點,我要練琴!”

女兒五歲那年,特別喜歡拿著自己的琴即興演奏,有聽熟的一些經典音樂片段,也有她自己創作的旋律。當然,她創作的熱情需要我們不斷為她喝彩,那段日子家裏幾乎每天都有女兒的獨奏音樂會,她自編自拉,我們呼聲越高她越起勁。有次我問她:“你拉的曲子誰寫的?”她答:“我的朋友貝多芬。”

上中學後,女兒一改小時候的順從,要求父親給予她自由練琴的空間,每周隻能聽一次,就跟她爸爸的其他學生一樣,一周回一次課。那陣子,女兒練琴時,被毫不留情“炒了魷魚”的昔日陪練會不停地在門外徘徊,不過坐立不安了一陣,也就接受了現實。

成為中學生的女兒還是保持著一天一小時的練琴時間,因為功課太多,能堅持練琴已很不錯。雖然每天隻練一小時,但女兒的進步仍很快速,門德爾鬆、維尼亞夫斯基、拉羅等有難度的協奏曲,都是兩周就練好。

女兒每年在學校演出獲得過很多掌聲,演出後總被一大幫家長圍著誇,還與小樂隊合作過協奏曲。她最得意的一次演奏,是為班上一個同學湊錢去參加音樂節,她自作主張地到市中心的人行街拉琴,半小時就賺了二十多歐元,得意至極地提回一兜子硬幣,讓她的一幫朋友羨慕得眼紅。